
换房游兴起至今,安全问题始终为人所担忧,特别对于那些“奋斗一辈子就赚到一套房”的中国人来说。 (资料图片)
“你来我家住,我来你家住,不花一分钱”
美国人艾迪用了近20年时间将其创办的HomeExchange公司做成了全球最大的换房游平台,然而其年营收也只有区区几百万美元;尽管换房游很经济、很新潮,但旅行爱好者特别是中国人还对其存有诸多疑虑。
写几封电子邮件,就能找到当地人自愿帮忙安排在法国巴黎度假期间的食宿和行程?这是香港大学美籍副教授薛安(Steve Xue)的真实经历。
2009年冬,他经朋友介绍成为了HomeExchange(世界换房游网)的会员,至今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免费入住了在美国新英格兰、佛罗里达、波多黎各和法国巴黎的会员的家。
换房游简单来说就是“你来我家住,我到你家住,一分钱不用花”。20世纪50年代,法国教师的假期非常多,光暑假就有3个月,他们闲着就爱旅游,苦于缺钱,于是想出了这种互助的旅游方式,到现在,换房游正受到全世界范围的旅游爱好者之青睐。
HomeExchange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换房游平台,提供16种不同语言的服务,在5大洲146个国家有超过4.2万个可供交换的地点。其创始人兼CEO、居住在美国加利福利亚的艾迪·库辛(Ed Kushins,简称艾迪)对南方周末记者称,每年通过HomeExchange做成的换房游有6万宗,网站平均每星期更新200个目的地。
互联网契机和好莱坞电影
做换房游生意,关键就是要扩大会员规模,增加可供交换的地点,以吸引更多新会员。艾迪说,“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要普通人接受换房游这个概念。”
“我酷爱旅游,前半辈子都花在了旅游上。”艾迪说。从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毕业后,他参加了美国海军,因服役而到过很多地方。退役后,他在飞虎航空公司做市场部总监,借着职业之便,他每个月都会来亚洲出差一次。
1990年代初的时候,欧洲就有家换房游公司叫Intervac,艾迪登记成为了其会员,跟华盛顿的一个家庭换了房子。自此他就爱上了这种只需支付路费的换房旅行方式。
不过,艾迪感觉Intervac上可供交换的地方太少了,且集中在欧美。他于是给Intervac公司打电话,主动提出可以帮其扩张市场,结果他的热情遭到了拒绝。
这次闭门羹倒是开启了他的商业之旅——他深信换房游未来会成为受欢迎的旅游方式,于是自己做起这门生意,于1992年创办HomeExchange。
艾迪·库辛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自己是个“有眼光的乐观主义者”,凡深信会成功的事情,就会一直投入并坚持下去。然而在互联网还没有普及的年代,做换房游就是一桩烧钱的劳累活。
如果有人愿意成为HomeExchange的会员,需要将个人信息和诉求寄到公司,艾迪整合好,打印成小册子,再给会员邮寄出去。这种传统、陈旧的方式,使得HomeExchange很难打开局面,初期会员数量不过三五百,公司连续六年亏损,艾迪前后投入了10万美元,支撑着公司运行。
当然彼时他们是“作坊式”的创业——公司员工只有他和一个女孩。开销最大的自然是广告费。艾迪回忆称,他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刊登豆腐块大小的广告,每月的费用是3200美元。不过每次广告,能带来100名左右的会员。
做换房游生意,关键就是要扩大会员规模,增加可供交换的地点,以吸引更多新会员。单打独斗难成气候。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