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孟母三迁:200万买学区房仍无法入学
1 现实版孟母三迁:200万买学区房仍无法入学
yao62369322012-04-25 18:05:03 发表
记者在一家地产公司见到,最便宜的学位房也要80万元,高的更是达300万元以上。龙瀚 摄
南方日报讯 “老子不买了,小子也不读了!”听得最新的“学位房”价格,34岁的张强愤懑地挂断了电话,旁边的妻子刘若珊也一屁股跌坐在沙发上。电话那一头,是四年内他们联系的第31位地产经纪。
眼看5月12日小学新生报名的日子越来越近,像张强、刘若珊这样的广州夫妇并不少——他们大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在番禺、白云等新区拥有房产,但新区的教育质量与其高知理念落差过大,在升学竞争日益激烈、教育资源未竟公平的背景下,一个名校的学位还是让他们伤透了脑筋。
根据4月上旬大粤网一项有7861个“ID”参与的网络调查显示,面对孩子上名校的问题,66.25%的网友选择购买学位房,18.25%选择出赞助费,15.49%表示撒手不管。
买房、租房、啃老,甚至通过“假租房”骗取学位……吾家儿女初长成的父母们绞尽脑汁,遭遇各种挫折仍不放弃,个中执着丝毫不亚于“孟母”,三字经里的“死故事”上演了鲜活的“现实版”。
新屋换旧房?舍不得!
从2008年冬天,孩子才两岁的时候张强夫妇就开始寻找学位“笋盘”,4年里一共接触了31名地产经纪,看了数不清的学位房,却因为环境、面积、价格等原因,至今仍一无斩获
上周末,趁着儿子被爷爷带去学跆拳道,张强把家里所有存折又再算了一遍:全部存款13万元,和之前算的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张强是江西人,在广东读大学时认识了湖南同学刘若珊,2001年毕业后两人定居广州并结婚。
相比那些无书可读的农民工子弟而言,张强的孩子已算幸运。毕业才三年后,小两口就攒够了30万元,在番禺付了套小三房的首期,两人便落户广州,而孩子也顺理成章地于2006年出生。
打从孩子出生,刘若珊就听到不少稍年长的家长谈论进名校如何艰难,花费如何大。但张强却总说,“不觉得是件事,在哪读小学不都一样?我从农村来的,也不见得比别人差!”
但从早教到幼儿园,拉扯儿子的一路上,他们夫妇俩越来越感到竞争的压力和残酷。
“读大学时,年级辅导员问谁会弹钢琴;现在幼儿园,阿姨都是问哪个小朋友不会乐器……”刘若珊叹气了,“以前要‘赢在起跑线’,现在只求‘不输起跑线’!”
仔细研究各年广州市小学招生政策后,夫妇俩决定“买房”:让孩子读好书,家庭资本还能升值。
“我去看了一次房就心寒了。”张强清晰记得,第一次看房是2008年冬天,他负责跑名校集中的五羊邨片区,妻子则到东风东路附近寻找“笋盘”。
2004年张强夫妇买房时看过一套东湖北大院6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有培正小学的学位,而且紧靠东湖公园,当时还不到6000元/平方米,小两口嫌面积小没买。到了2009年底回头找,该房已经转了两手,单价水涨船高到了2万元出头。
“我实在不舍得把番禺的房卖了,换一间破旧的、面积缩水几乎一半的楼梯房。”张强说。
从那天起到上周末,张强夫妇走遍了区庄、东山口、小北区、天河北区、六运区的房屋中介,一共接触了31名经纪,看了数不清的学位房,却一无斩获:有的环境太差,有的太狭促……而好的不是太贵,就是已被人捷足先登。
蔡浩是张强夫妇联系得比较多的一名经纪,两次看东湖北大院的房子,都是经蔡浩介绍的。
回复该发言
记者在一家地产公司见到,最便宜的学位房也要80万元,高的更是达300万元以上。龙瀚 摄
南方日报讯 “老子不买了,小子也不读了!”听得最新的“学位房”价格,34岁的张强愤懑地挂断了电话,旁边的妻子刘若珊也一屁股跌坐在沙发上。电话那一头,是四年内他们联系的第31位地产经纪。
眼看5月12日小学新生报名的日子越来越近,像张强、刘若珊这样的广州夫妇并不少——他们大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在番禺、白云等新区拥有房产,但新区的教育质量与其高知理念落差过大,在升学竞争日益激烈、教育资源未竟公平的背景下,一个名校的学位还是让他们伤透了脑筋。
根据4月上旬大粤网一项有7861个“ID”参与的网络调查显示,面对孩子上名校的问题,66.25%的网友选择购买学位房,18.25%选择出赞助费,15.49%表示撒手不管。
买房、租房、啃老,甚至通过“假租房”骗取学位……吾家儿女初长成的父母们绞尽脑汁,遭遇各种挫折仍不放弃,个中执着丝毫不亚于“孟母”,三字经里的“死故事”上演了鲜活的“现实版”。
新屋换旧房?舍不得!
从2008年冬天,孩子才两岁的时候张强夫妇就开始寻找学位“笋盘”,4年里一共接触了31名地产经纪,看了数不清的学位房,却因为环境、面积、价格等原因,至今仍一无斩获
上周末,趁着儿子被爷爷带去学跆拳道,张强把家里所有存折又再算了一遍:全部存款13万元,和之前算的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张强是江西人,在广东读大学时认识了湖南同学刘若珊,2001年毕业后两人定居广州并结婚。
相比那些无书可读的农民工子弟而言,张强的孩子已算幸运。毕业才三年后,小两口就攒够了30万元,在番禺付了套小三房的首期,两人便落户广州,而孩子也顺理成章地于2006年出生。
打从孩子出生,刘若珊就听到不少稍年长的家长谈论进名校如何艰难,花费如何大。但张强却总说,“不觉得是件事,在哪读小学不都一样?我从农村来的,也不见得比别人差!”
但从早教到幼儿园,拉扯儿子的一路上,他们夫妇俩越来越感到竞争的压力和残酷。
“读大学时,年级辅导员问谁会弹钢琴;现在幼儿园,阿姨都是问哪个小朋友不会乐器……”刘若珊叹气了,“以前要‘赢在起跑线’,现在只求‘不输起跑线’!”
仔细研究各年广州市小学招生政策后,夫妇俩决定“买房”:让孩子读好书,家庭资本还能升值。
“我去看了一次房就心寒了。”张强清晰记得,第一次看房是2008年冬天,他负责跑名校集中的五羊邨片区,妻子则到东风东路附近寻找“笋盘”。
2004年张强夫妇买房时看过一套东湖北大院6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有培正小学的学位,而且紧靠东湖公园,当时还不到6000元/平方米,小两口嫌面积小没买。到了2009年底回头找,该房已经转了两手,单价水涨船高到了2万元出头。
“我实在不舍得把番禺的房卖了,换一间破旧的、面积缩水几乎一半的楼梯房。”张强说。
从那天起到上周末,张强夫妇走遍了区庄、东山口、小北区、天河北区、六运区的房屋中介,一共接触了31名经纪,看了数不清的学位房,却一无斩获:有的环境太差,有的太狭促……而好的不是太贵,就是已被人捷足先登。
蔡浩是张强夫妇联系得比较多的一名经纪,两次看东湖北大院的房子,都是经蔡浩介绍的。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现实版孟母三迁:200万买学区房仍无法入学
yao62369322012-04-25 18:05:03 发表
“其实2009年的时候如果他狠下心卖了番禺的房子,换成这套(学位房)也差不多价。如今这房子市面单价又涨到了近3万,就算卖掉番禺房子,都还差50来万了。”双方从买卖关系慢慢变成了朋友,蔡浩也替张强一家子着急。
计算,争吵,妥协,再计算,再争吵,再妥协……最近半年,在买房读书问题上,张强夫妇二人的分歧在焦灼中越来越大。刘若珊想豁出去;而张强却想放弃“读好书”了。
“按照广州市教育局规定,越秀等七区小学新生报名时间将于5月12日—14日进行”。
要买房,就只能这个月出手了!今年4月上旬的消息,彻底引爆了这个普通家庭,夫妇间的“角斗”进入白热化。
“要不读海珠区吧,房子便宜一点。”听到妻子的“退让”,张强也作了妥协,清明节后夫妇俩又开始在海珠区“踩楼”。
没想到的是,海珠花园的二手房也已经涨到了两万五一平米,即使卖掉番禺的房子也还有大笔缺口……
挂断第31名经纪的电话,张强合上几本存折,艰难地安慰妻子,“孩子像我们聪明,读不坏,将来还能考一间好初中……”
“怎么考?小升初要么区内电脑派位,要么学区直升,我们这个区连仲元(中学)都没有,更别说和市中心的比!”即使记者在场,刘若珊的声调也一下拔高了,“我不管,不买房可以,这13万就用来打点关系!”
“关系”二字刚出口,厅里的空气一下子就凝固了。
假租房“如意算盘”落空
周远花了1万多元下订金、请吃饭,终于让房东和他签订了一份实际并不会生效的“租房合同”,却仍被告知他与妻儿的户口均不在该房所在区,不符合“租房入学”的相关规定
每年三四月都是蔡浩的“旺季”。近年来,除了买学位房,他还多了一个顾客群。由于一些学区的小学招生政策撕开了“口子”,允许租户入读,于是,找蔡浩“寻租”的父母也陆续出现。
周远就是其中一位父亲。
80后的周远在浙江读研究生时就“闪婚闪生”,毕业后“拖家带口”来到广州打拼天下。
与张强一样,周远这些“过江龙”们都喜欢番禺的房子,一是广州市实施南拓战略,二是房价相对便宜,“唯一的缺憾是没有想到儿子读书的艰难。”
周远说,自己的房子隶属番禺大石镇,孩子假如就近入读公办学校,只能读大石小学,“自己都觉得对不起孩子”,而小区里的民办小学每年学杂费要2万多元,“六年下来得花起码15万元”。
所以,周远早在2010年就谋划二套房,直至今年3月锁定了芳草街某二手楼。“我考察过了,这里的对口小学就是豪贤路小学,对面是省实(广东实验中学),将来再不济派不入省实,这片学区都没有差的中学。”
意想不到的是,订金都下完了,蔡浩突然来电告知“今年地段改了,那里不再对口豪贤路小学”,周远感觉从天堂掉进了地狱。
“以前的地段小学不会经常变,后来学位紧张,小学的地段划分也不再一成不变,有时变得一点规律都没有。”蔡浩说,像豪贤路小学这种情况就比较突然,让很多人都措手不及,“消息出来后,(失去学位的路段)4月房价比3月跌了12%”。
已经来不及再找二套房了,周远决定:租!
中央在2009年就出台过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政策,同年《广州市2009年小学学位安排办法》规定:房管局住房和本单位住房租客的子女,且该住房为适龄儿童及父母在广州市的唯一居住地,到对口小学作为地段生接收;而私人房屋租客,且该住房为适龄儿童及父母在广州市的唯一居住地,到对口小学作为统筹生接收。
条件虽然苛刻,但毕竟给了“孟母”们的又一“机会”。
市面上这样的房子并不多。找中介、托朋友、网上发帖、自己跑……几经周折,周远终于在小北路附近找到了一间有名校学位的房子。
回复该发言
计算,争吵,妥协,再计算,再争吵,再妥协……最近半年,在买房读书问题上,张强夫妇二人的分歧在焦灼中越来越大。刘若珊想豁出去;而张强却想放弃“读好书”了。
“按照广州市教育局规定,越秀等七区小学新生报名时间将于5月12日—14日进行”。
要买房,就只能这个月出手了!今年4月上旬的消息,彻底引爆了这个普通家庭,夫妇间的“角斗”进入白热化。
“要不读海珠区吧,房子便宜一点。”听到妻子的“退让”,张强也作了妥协,清明节后夫妇俩又开始在海珠区“踩楼”。
没想到的是,海珠花园的二手房也已经涨到了两万五一平米,即使卖掉番禺的房子也还有大笔缺口……
挂断第31名经纪的电话,张强合上几本存折,艰难地安慰妻子,“孩子像我们聪明,读不坏,将来还能考一间好初中……”
“怎么考?小升初要么区内电脑派位,要么学区直升,我们这个区连仲元(中学)都没有,更别说和市中心的比!”即使记者在场,刘若珊的声调也一下拔高了,“我不管,不买房可以,这13万就用来打点关系!”
“关系”二字刚出口,厅里的空气一下子就凝固了。
假租房“如意算盘”落空
周远花了1万多元下订金、请吃饭,终于让房东和他签订了一份实际并不会生效的“租房合同”,却仍被告知他与妻儿的户口均不在该房所在区,不符合“租房入学”的相关规定
每年三四月都是蔡浩的“旺季”。近年来,除了买学位房,他还多了一个顾客群。由于一些学区的小学招生政策撕开了“口子”,允许租户入读,于是,找蔡浩“寻租”的父母也陆续出现。
周远就是其中一位父亲。
80后的周远在浙江读研究生时就“闪婚闪生”,毕业后“拖家带口”来到广州打拼天下。
与张强一样,周远这些“过江龙”们都喜欢番禺的房子,一是广州市实施南拓战略,二是房价相对便宜,“唯一的缺憾是没有想到儿子读书的艰难。”
周远说,自己的房子隶属番禺大石镇,孩子假如就近入读公办学校,只能读大石小学,“自己都觉得对不起孩子”,而小区里的民办小学每年学杂费要2万多元,“六年下来得花起码15万元”。
所以,周远早在2010年就谋划二套房,直至今年3月锁定了芳草街某二手楼。“我考察过了,这里的对口小学就是豪贤路小学,对面是省实(广东实验中学),将来再不济派不入省实,这片学区都没有差的中学。”
意想不到的是,订金都下完了,蔡浩突然来电告知“今年地段改了,那里不再对口豪贤路小学”,周远感觉从天堂掉进了地狱。
“以前的地段小学不会经常变,后来学位紧张,小学的地段划分也不再一成不变,有时变得一点规律都没有。”蔡浩说,像豪贤路小学这种情况就比较突然,让很多人都措手不及,“消息出来后,(失去学位的路段)4月房价比3月跌了12%”。
已经来不及再找二套房了,周远决定:租!
中央在2009年就出台过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政策,同年《广州市2009年小学学位安排办法》规定:房管局住房和本单位住房租客的子女,且该住房为适龄儿童及父母在广州市的唯一居住地,到对口小学作为地段生接收;而私人房屋租客,且该住房为适龄儿童及父母在广州市的唯一居住地,到对口小学作为统筹生接收。
条件虽然苛刻,但毕竟给了“孟母”们的又一“机会”。
市面上这样的房子并不多。找中介、托朋友、网上发帖、自己跑……几经周折,周远终于在小北路附近找到了一间有名校学位的房子。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现实版孟母三迁:200万买学区房仍无法入学
yao62369322012-04-25 18:05:03 发表
通过朋友的联系和“磨嘴皮”,周远和房东达成协议,房东为周远出具一份台面上的“租房合同”;但台底下,周远白纸黑字地“允诺”并不会实际在该房内居住。
这无疑给周远打了一针强心剂。他着手把还在浙江的孩子户口调入番禺,同时在工作单位开具未曾享受福利分房的证明。
就在周远以为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两周前该房子对口名校的一次报名前“摸底”让他顿时懵了。
“房东说学校去她邻居家摸底,她顺便帮我问了问,得知我的情况并不符合租房入学条件。”周远说,要想租学位房入读地段学校,还必须提供与租住地址一致的户口簿,才能到该地段对口小学“统筹就读”。
“就算房东愿意在她的户口簿上加我的孩子名字,我和我老婆的也根本迁不入这个户址,到时还是得找各种关系。”周远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恐怕只能让他上区里的‘贵族小学’了。”
如意算盘又一次落空,周远十分懊恼。花了1万多元的订金、打点费、礼物费、吃饭费换回的“机会合同”,现在看来,无异于一张废纸。
200万买房或仍“被统筹”
近年来由于名校学位紧张,出现了“拥有多套房产但不经常在学位房住,不能算地段生”的案例。何崇夫妇靠“啃老”才成功买房,为消除风险甚至计划起“假离婚”
“过江龙”的抢滩失利,并不意味着“本地虎”就能得到机会。
在广州土生土长的何崇8年前在白云区白云大道北旁买了套婚房,“当时只考虑不用问父母借钱太多,根本没想到小孩上学的问题”。
孩子去年5岁,家里人开始为上学的事头疼。
何崇夫妇两边家长虽然都是老广州,但户口却分别在白云区、海珠区,家附近都没有好学校。
“我的意思是一步到位,买个省一级的学位(房)。”何崇说,“况且学位房不会跌价,孩子读完了书再卖掉就是了”。
何崇的算盘打得噼啪响,夫妻俩还一同看中了一套东山区培正小学的学位房,但“60来方的二手楼要价168万”。何崇和妻子一合计,两人的积蓄不到20万元,连个“学位厕所”都买不起。两人月收入税后13000元,还得给现在住的房子还5000多元的房贷。
“现在住的白云区房子面积大,环境好,假如贸然卖了,也没把握过几年孩子读完书了能否买回来。”何崇夫妻俩商量了一个多月,还是没有结果。
“找爸妈吧。”辗转反侧数月,何崇夫妇终于在今年3月份约了四位老人出来“喝茶”。
上周,记者见到何崇时,他已经将之前看好的学位房购入。
然而买了房子,何崇夫妇悬着的心仍不能完全踏实,因为目前夫妻名下拥有两套房产,何崇担心孩子在入学时发生“被统筹”的情况。
何崇身边就有一个“被统筹”的例子。他的同事在番禺有一套常住房,为了孩子进名校,其在天河区华阳小学附近购买了一套学位房。没想到其替孩子报名后,老师上门家访获悉其拥有两套房产,第二日学校就发来通知,称其拥有两套房产,且不经常在学位房住,不能算是地段生,只能“统筹”到附近的一所普通小学上学。
这是逐渐多发的“土政策”。“招生条例上根本找不到明文规定‘多套房将被统筹’的文字,但它又确实存在。”在蔡浩近两三年经手的约30套学位房中,发生过2例买了学位房而最终“被统筹”到普通小学的个案。“原因可能是相应地段学校太过火爆,学位供不应求。”
据教育业界人士分析,2007年被传为“金猪年”,广州出生的户籍人口比上年增加了约8000人,增长超过了10%。从今年算起的未来两年,小学还是那些,适龄的孩子却陡地飙升,这给传统名校的学位供给带来很大压力。
但何崇的妻子在网上搜集关于“被统筹”的讨论时却看到,有网友称“为什么不杜绝择校生,把学位划回给统筹生?!”
回复该发言
这无疑给周远打了一针强心剂。他着手把还在浙江的孩子户口调入番禺,同时在工作单位开具未曾享受福利分房的证明。
就在周远以为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两周前该房子对口名校的一次报名前“摸底”让他顿时懵了。
“房东说学校去她邻居家摸底,她顺便帮我问了问,得知我的情况并不符合租房入学条件。”周远说,要想租学位房入读地段学校,还必须提供与租住地址一致的户口簿,才能到该地段对口小学“统筹就读”。
“就算房东愿意在她的户口簿上加我的孩子名字,我和我老婆的也根本迁不入这个户址,到时还是得找各种关系。”周远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恐怕只能让他上区里的‘贵族小学’了。”
如意算盘又一次落空,周远十分懊恼。花了1万多元的订金、打点费、礼物费、吃饭费换回的“机会合同”,现在看来,无异于一张废纸。
200万买房或仍“被统筹”
近年来由于名校学位紧张,出现了“拥有多套房产但不经常在学位房住,不能算地段生”的案例。何崇夫妇靠“啃老”才成功买房,为消除风险甚至计划起“假离婚”
“过江龙”的抢滩失利,并不意味着“本地虎”就能得到机会。
在广州土生土长的何崇8年前在白云区白云大道北旁买了套婚房,“当时只考虑不用问父母借钱太多,根本没想到小孩上学的问题”。
孩子去年5岁,家里人开始为上学的事头疼。
何崇夫妇两边家长虽然都是老广州,但户口却分别在白云区、海珠区,家附近都没有好学校。
“我的意思是一步到位,买个省一级的学位(房)。”何崇说,“况且学位房不会跌价,孩子读完了书再卖掉就是了”。
何崇的算盘打得噼啪响,夫妻俩还一同看中了一套东山区培正小学的学位房,但“60来方的二手楼要价168万”。何崇和妻子一合计,两人的积蓄不到20万元,连个“学位厕所”都买不起。两人月收入税后13000元,还得给现在住的房子还5000多元的房贷。
“现在住的白云区房子面积大,环境好,假如贸然卖了,也没把握过几年孩子读完书了能否买回来。”何崇夫妻俩商量了一个多月,还是没有结果。
“找爸妈吧。”辗转反侧数月,何崇夫妇终于在今年3月份约了四位老人出来“喝茶”。
上周,记者见到何崇时,他已经将之前看好的学位房购入。
然而买了房子,何崇夫妇悬着的心仍不能完全踏实,因为目前夫妻名下拥有两套房产,何崇担心孩子在入学时发生“被统筹”的情况。
何崇身边就有一个“被统筹”的例子。他的同事在番禺有一套常住房,为了孩子进名校,其在天河区华阳小学附近购买了一套学位房。没想到其替孩子报名后,老师上门家访获悉其拥有两套房产,第二日学校就发来通知,称其拥有两套房产,且不经常在学位房住,不能算是地段生,只能“统筹”到附近的一所普通小学上学。
这是逐渐多发的“土政策”。“招生条例上根本找不到明文规定‘多套房将被统筹’的文字,但它又确实存在。”在蔡浩近两三年经手的约30套学位房中,发生过2例买了学位房而最终“被统筹”到普通小学的个案。“原因可能是相应地段学校太过火爆,学位供不应求。”
据教育业界人士分析,2007年被传为“金猪年”,广州出生的户籍人口比上年增加了约8000人,增长超过了10%。从今年算起的未来两年,小学还是那些,适龄的孩子却陡地飙升,这给传统名校的学位供给带来很大压力。
但何崇的妻子在网上搜集关于“被统筹”的讨论时却看到,有网友称“为什么不杜绝择校生,把学位划回给统筹生?!”
回复该发言
4 回复:现实版孟母三迁:200万买学区房仍无法入学
yao62369322012-04-25 18:05:03 发表
“200多万元买个学位房,竟然还被统筹。”何崇生怕同事的经历也会发生在自家身上。
为了降低风险,何崇和妻子甚至计划起“假离婚”:将学位房分给妻子及孩子所有,回头再复婚。
尽管作了如此极端的打算,忙着置办新居的何崇心里仍然担心着各种变数。“只有9月1日孩子入学了,这块大石才能放下。”
(应被访者要求,文中所涉张强、刘若珊、周远、何崇、蔡浩均为化名)
政府宜加大新区优质学位
配套建设力度
一位刚从广州市教育系统退休的特级教师、某省一级小学原校长认为,现代“孟母”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为了子女入读名校而购买学位房。“对普通家庭来说,提前购买学位房是存在比较大的风险。随着优质学位的结构性紧张,不少省一级小学的学位地段几乎每年都在调整。”
该校长指出,“小学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学习兴趣、习惯的重要平台,但不是唯一平台,家庭教育同样十分重要。”该校长建议,对于有普通公办小学可入读但宁愿举债(贷)购买名校旁学位房的父母,如果愿意把精力放在家庭教育的健全上,孩子同样可以成才。
二是就读距离原因条件所迫需要购买或租赁学位房。该校长指出,在其30多年的教龄经验中,确有父母是因为工作单位与住家距离过于遥远,在孩子难以接送上学的情况下选择“搬迁”。“近几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租住学校附近房子的情况也在增加,有的也是在外区已经买了房子,但就在单位附近租一个单元,让孩子入读单位附近的小学,方便一家三口的。”她建议,这种家庭在选择房子时可以先致电楼盘所属的教育局或居委会进行咨询,“另外还要注意购买的房子的学位是否已被使用”。
三是教育质量落差过大造成学位房供求压力。该校长指出,要真正解决市民家庭日益增强的让孩子读好书的需求与优质学位结构性缺乏的矛盾,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抓住两个发力点:一是切实加强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化发展,包括教师的流动、教师薪酬的统筹、软硬件的统筹投入等;二是加大新增人口集中地的公办学校建设,通过要求小区配套建设等方法,加大公办学校,特别是优质学位的投入力度。
“比如对大型小区开发商,政府可以要求其把配套学校的资金投入转交政府,由政府建配套学校等,减轻‘地段生’被迫转地段读外区公办学校或高价读民办学校的压力。”该校长指出,番禺区近年成立了区房地产小区教育设施配套建设工作小组,成功接收了南国奥园配套中学和丽江花园配套小学,转制办成公办学校,值得总结经验和推广。
回复该发言
为了降低风险,何崇和妻子甚至计划起“假离婚”:将学位房分给妻子及孩子所有,回头再复婚。
尽管作了如此极端的打算,忙着置办新居的何崇心里仍然担心着各种变数。“只有9月1日孩子入学了,这块大石才能放下。”
(应被访者要求,文中所涉张强、刘若珊、周远、何崇、蔡浩均为化名)
政府宜加大新区优质学位
配套建设力度
一位刚从广州市教育系统退休的特级教师、某省一级小学原校长认为,现代“孟母”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为了子女入读名校而购买学位房。“对普通家庭来说,提前购买学位房是存在比较大的风险。随着优质学位的结构性紧张,不少省一级小学的学位地段几乎每年都在调整。”
该校长指出,“小学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学习兴趣、习惯的重要平台,但不是唯一平台,家庭教育同样十分重要。”该校长建议,对于有普通公办小学可入读但宁愿举债(贷)购买名校旁学位房的父母,如果愿意把精力放在家庭教育的健全上,孩子同样可以成才。
二是就读距离原因条件所迫需要购买或租赁学位房。该校长指出,在其30多年的教龄经验中,确有父母是因为工作单位与住家距离过于遥远,在孩子难以接送上学的情况下选择“搬迁”。“近几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租住学校附近房子的情况也在增加,有的也是在外区已经买了房子,但就在单位附近租一个单元,让孩子入读单位附近的小学,方便一家三口的。”她建议,这种家庭在选择房子时可以先致电楼盘所属的教育局或居委会进行咨询,“另外还要注意购买的房子的学位是否已被使用”。
三是教育质量落差过大造成学位房供求压力。该校长指出,要真正解决市民家庭日益增强的让孩子读好书的需求与优质学位结构性缺乏的矛盾,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抓住两个发力点:一是切实加强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化发展,包括教师的流动、教师薪酬的统筹、软硬件的统筹投入等;二是加大新增人口集中地的公办学校建设,通过要求小区配套建设等方法,加大公办学校,特别是优质学位的投入力度。
“比如对大型小区开发商,政府可以要求其把配套学校的资金投入转交政府,由政府建配套学校等,减轻‘地段生’被迫转地段读外区公办学校或高价读民办学校的压力。”该校长指出,番禺区近年成立了区房地产小区教育设施配套建设工作小组,成功接收了南国奥园配套中学和丽江花园配套小学,转制办成公办学校,值得总结经验和推广。
回复该发言
共有4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