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IPO)管理办法、公司债试点办法和再融资办法的修订工作目前已启动。
没有哪次保代培训会像这次这么引人关注。
本周,在关于《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刚刚结束之际,2012年第一次保代培训举行,在培训会上,主讲官员均提到facebook的案例,指出未来倾向于向这样的招股书学习(30%的内容为风险因素)。
一名参加培训的保代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本次培训与以往保代培训课程不一样,比较少讲具体实务问题,主要讲如何提高透明度约束各市场参与主体行为、加强事务所审计过程监管、加强粉饰业绩利润操纵行为监管等方面。
在谈到保荐制度时,主讲人认为,大家仅注意《关于进一步加强保荐业务监管有关问题的意见》第六条关于“双人双签”的规定,而对前面五条的关注却不够,实际上,前面五条都是在讲如何加强保荐机构的内控机制,对每个投行来讲都非常重要。
此外,会上监管部门人士还透露,未来监管层将落实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改革措施,对首发管理办法进行修订;而公司债试点办法和再融资办法也已启动修改,后两者同前者一样,将强化市场化改革方向,淡化行政管制。
IPO以信息披露为核心
淡化盈利能力判断
本轮培训会上,主讲人明确说到,今后保荐业务将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淡化盈利能力判断。从持续盈利能力、募投项目可行性审核向信息真实完整倾斜。企业出现周期性波动的,将尊重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此外,将加强对公司治理的关注,在落实方面提出核查要求。要求对公司治理完备性、在实际运行中的落实情况进行核查。
培训会上讲到,相较国外,我国IPO对于历史沿革的披露太繁琐。股权的历史沿革对投资者并不十分重要,其只关心当前股权是否清晰稳定、实际控制人是谁等。但业务的历史沿革信息十分重要,应该加强对业务沿革的披露,做招股书时把业务怎么发展的梳理清楚,例如涉及转型、转行、收购别人、自己从无到有发展等情况。
有主讲人认为可以适当披露前瞻性信息。但前瞻性信息披露一定要充分提醒投资者注意是预测性信息,有相应风险。在IPO财务审核方面,年内争取实现受理即披露(向美国本土企业看齐,目前中国香港地区也没有能够做到)。这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将落实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改革措施,将对首发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公司债试点办法和再融资办法也已启动修改,一样强化市场化改革方向,淡化行政管制。《保荐业务内部控制指引》去年征求意见后,将结合保荐办法修改,把相关内容吸纳。
目前,从2006至2011年六年合计来看,发审部审核IPO企业总家数为1574家,其中,通过1051家,否决231家,撤回292家,实际审核通过率为66.77%,正好三分之二。
找准投行定位
加强行业研究和价值发现
目前,保荐人在组合项目组时,首先想的是财务、法律背景。培训会上,主讲人在谈到高盛的投行业务管理与内控时,提到投行的三维空间(行业、产品与区域),他指出,投行人员应该在三维空间中寻找定位。对于这点,接受记者采访的保代表示很赞同会里现在的看法,他说,现在投行整天做的事情就是会计师和律师的工作,真正干投行(行业研究、价值发现)工作少的可怜,而这部分其实是含金量很高的工作,也正是投行的应有的核心工作,但是目前,国内投行项目组干活最不重视的就是这项工作。他提到,主讲官员均提到facebook的案例,指出未来倾向于向这样的招股书学习(30%的内容为风险因素),以后审核重点要重点关注风险因素,风险因素篇幅上升,不要格式化要充分,可披露业绩下降风险。
回复该发言
证监会培训保代以Facebook招股书为样板
2 回复:证监会培训保代以Facebook招股书为样板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