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深圳南澳海面出现较大面积赤潮,图为一名工作人员在清洁海面。 新华社发(李坚强摄)
在4月22日第43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前,《科学》发表的一篇文章,把人们关注气候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的视角从大气带到了海洋。这篇文章宣称,由来自不同大学的21位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小组,经过检测和评估地质记录后,得出结论:目前的海洋酸化速度是3亿年来的最高值。
“海洋酸化,让原本就处于多重压力下的海洋生态系统,变得更为复杂并充满了不确定性。”近日,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唐启升,作为第419次香山科学会议的执行主席,在其主题发言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此次以“海洋酸化:越来越酸的海洋、灾害与效应预测”为主题的会议,让不同领域的学者有机会共同探讨海洋酸化对我国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越来越酸的海洋
海洋酸化是指由于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逐渐变酸的过程。人类活动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以每小时100万吨以上的速率被海洋吸收,在吸收过程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释放出氢离子,使得海水的pH值下降。海水应为弱碱性,海洋表层水的pH值约为8.2。但到2012年,海水表层pH值降低了0.1。海水酸性的增加,会改变海水的种种化学平衡,使多种海洋生物乃至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因此,除了全球变暖,海洋酸化被称为与二氧化碳排放相关的另一重大环境问题。
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便有科学家注意到海洋酸化的现象。经过多年研究,2005年英国皇家学会的一份报告正式提出了海洋酸化问题。
据美国蒙特雷湾水族馆研究所的Barry先生介绍,在过去的十年中,海洋酸化的研究规模迅速扩大,一系列国家乃至国际间合作研究,提高了人们对未来海洋酸化的认识。一份来自夏威夷附近海域20年的数据显示,工业革命以来,海水表层pH值从1960年的8.15下降到8.05,这表示,海水中氢离子浓度增加了30%。
不仅如此,海洋酸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最近一项研究表明,海表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及其所导致的海洋酸化速率比两万年前的末次冰期快了近100倍,而末次冰期被认为是最近一次的二氧化碳急剧上升期。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预测,如按照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水平进行,本世纪末,海水pH值将下降至7.8左右。
尽管我们对海洋酸化的机制知之甚少,但“海洋越来越酸”已成事实。
难以预测的后果
据唐启升介绍,由于海洋酸化会降低海水中碳酸钙的饱和度,因此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将是海洋中的钙化生物,以及大多数的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珊瑚、钙化藻类等。
研究表明,在二氧化碳浓度加倍以后,大多数钙化生物的钙化速率均大幅下降。钙化速率的下降,不仅影响到了浮游性钙化生物,如颗石藻等向底层海洋的碳输送,还会影响到钙化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同时,珊瑚藻以及造礁珊瑚种类在加倍的二氧化碳条件下,其钙化速率平均下降30%,并显著影响到许多生物的生理过程。已经有研究表明,海洋酸化是一种生理胁迫,会使得藤壶的成活率显著下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同样会导致海胆的尺寸和重量均明显变小。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