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下午,我国首份“中国都市影像消费生态调查报告”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布。报告首次系统性对我国城市居民通过电影院、电视、移动互联网、PC互联网、社交媒体、DVD/VCD等渠道消费电影视频等状况作了全面描述和比较分析,对我国电影业、网络视屏业、移动互联网业和音像业又极高的参考价值。该报告由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北京师范大学传播效果实验室联合推出,课题组主要成员是周星教授、张洪忠副教授、涂俊仪和曾泓。
报告指出,影像消费渠道已呈多元态势——电视虽然仍是最大一条消费渠道,但下降趋势很明显。移动互联网、PC互联网、社交媒体等网络媒体的视频影像在城市居民中都拥有一成到四成比例的消费者,已经成为重要的视频影像消费渠道。报告指出,电视观众的老年化、低学历化、低收入化特征非常明显。越是在低收入群体中,覆盖率越高。而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消费群体结构特征相似:低龄化、高学历化、高收入化,在学生和白领群体中覆盖率高。
报告指出,电影院正在成为脱离大众的一个精英消费场所。传统媒体的电影院观众规模相对小,但构成特征与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相似:低龄化、高学历化、高收入化。在电影信息获取渠道方面,口碑传播已经影响到电影的消费,人际传播的亲朋好友已经成为一条主要信息扩散渠道。
报告指出,所调查的北京、广州、成都三大城市的消费特点有明显差异:北京是电视消费突出型城市;广州是PC互联网、社交网络消费突出型城市;成都市移动互联网消费突出型城市。报告还比较了北京、广州、成都三个城市居民的社交网络行为:广州居民的社交网络使用比例较高,北京居民反而在三城市中最低。广州居民上传视频行为比例较高,成都居民在三城市中最低。
本届大学生电影节特设“中国都市影像消费生态研究”项目,试图从城市居民消费的层面来了解中国影像生态的现状。
《中国都市影像消费生态研究报告》是第十九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首次推出的学术新成果之一,之后每年就推出这一学术报告,对中国电影进行跟踪考察。本研究报告采用北京师范大学传播效果实验室的CATI系统(电脑辅助电话调查系统)对北京、广州、成都三城市居民采集数据,执行时间在2012年3月20日至3月25日,获得有效样本849人份。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