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背景:电科院旗下潜力优质资产
公司实际控制人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是国资委直属央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旗下第十五研究所。
中国电科院拥有二级成员单位55家,分布在全国18个省市区,现有职工8万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1名,国家级科技人才48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65人。
历史上,电科院集团通过对优质资产分拆上市,分别扶持了6大上市平台:海康威视、华东电脑、太极股份、四创电子、卫士通、杰赛科技。其中海康威视在内部体制上已经完全企业化,其余5家多少还留有事业单位机制的痕迹,内部不完全以市场为导向。
我们认为,未来集团继续发展的可能思路有两条:
1)继续分拆优质资产,分别上市;
2)暂停分拆,强调集团层面的整合。
从国内解决方案市场的竞争格局和国外的发展经验看,突破管理瓶颈的大体量集团型企业在IT服务行业具有可持续竞争优势,企业内部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完备,可以交付质量可靠且复制性强的解决方案,不受具体行业束缚,扩张能力强。
纵观欧美和日本总包商的进化史,我们注意到很少有企业愿意剥离收入规模不大的咨询部门单独上市,更常见的做法是将研究咨询定位为集团发展的“战略性投入中心”,作为企业长期利益导向的牵头部门,在组织架构、职位设置、激励导向各方面配套,担任基础研发工作;而对于具体实施层面,则辅以事业部制彻底释放企业的内在生产积极性;我们认为无论从区位条件、历史贡献还是人才储备的层面,太极股份都有可能是集团未来转型业务软化、提升净利水平的潜在平台之一。
现有业务:关注非京地区大客户拓展,分行业信息化拓展
目前,作为电科院在北京的据点,太极股份主要掌握集团旗下在京业务,从咨询环节切入,整合分销、集成服务部级单位及国有大型企业。公司常年服务中石油、电信、中石化、国电集团等大型央企,日常也在中南海从事中办、国办等党委信息化业务,从2010年起,公司每年和中办的签单额维持在1亿左右。目前北京地区的收入占比在70%,未来强调向区域纵深发展。
从分行业信息化拓展的情况来看,公司的历史优势方向为政府、金融、电力石油行业:
1)政府:中标物联网支撑平台,未来是“智慧北京”的有力争夺者。
从行业上下游的调研中,我们猜测智慧北京的总投资额可能在20亿规模左右,按照行业经验,咨询环节占20%、运维环节占70%。目前太极中标的5千万尚属于项目的前期阶段。
2)金融:曾发力私人银行,长期看有望受益于微小信贷扶持。
2)电力:战略合作国电南瑞,参与电力体系顶层梳理。
目前经营:人员增长200-300,在手订单29亿
2011年末,公司在手订单29亿,预计将在1年内实施完毕,我们预计公司2012年将保持稳定增长,不考虑外延式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有望维持在20%;此外,我们认为利润千万左右的企业将是公司极佳的外生扩张对象,一般而言,这样规模的企业人数适中,在客户拓展上很容易遭遇瓶颈,嫁接太极后,能纳入整体发展框架中,获得双赢。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11-2013年的EPS分别为0.57元、0.75元和0.95元,对应2011-2013年的PE分别为32倍、25倍和16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组织架构调整缓慢。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