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乎一夜之间,鄂尔多斯市许多缺乏煤炭背景的房企应声倒下,曾经的鄂尔多斯第一高楼“方圆一厦”也在这一逼债风潮中停建,至今未再开工。
“方圆一厦”开发商刘建强知道,让他和“方圆一厦”陷入困境的,不只是房市调控宏观政策的变动,更是鄂尔多斯市长期依靠能源-房产-高利贷发展埋下的隐患。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即便有政府多方协调帮助,“方圆一厦”也实实在在找不到接盘者。鄂尔多斯市房地产资金链断裂所带来的影响,决不止地产资金链那么简单,一套支持鄂尔多斯的完整生态系统,正在经历痛苦的嬗变。
一线调查
停建逼断借贷链条 政府介入缺乏撬动杠杆
鄂尔多斯第一高楼陷民间借贷泥潭
4月27日,曾被誉为鄂尔多斯第一高楼的“方圆一厦”开发商刘建强向债权人透露,“方圆一厦”暂时还不能重新开工,该项目向民间资本筹集的4.2亿元左右资金也暂时难以偿还。
让《中国经营报》记者意外的是,刘建强同时向债权人透露,“方园一厦”已经抵押给银行,他正在等待鄂尔多斯市政府的“拯救”方案。
被套牢的鄂尔多斯债权人还记得在当年的开工仪式上,时任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副区长的杨彦明表示“一定要把‘方圆一厦’建设成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不过四年之后,停建中的这座高楼代表的意义,显然与之前已有大不同。
据办案民警透露,鄂尔多斯市政府已介入刘建强集资案,曾两度召集多个部门负责人开会讨论,目前,刘建强本人也被警方监视居住。
拆迁款托建
据达拉特旗白泥井镇官员透露,刘建强的债权人达800多个,涉及金额4亿多元,其中征地拆迁款约占1亿多元。鄂尔多斯市发改委对“方圆一厦”的核准通知书中注明,“方圆一厦”总投资为5.836亿元。
“方圆一厦”于2008年8月8日奠基,其“东临火车站、西望东胜公园、北接东胜区政府,与长途汽车站一路之隔”的优越位置,以及138米、35层的高度,使其获得鄂尔多斯第一高楼美誉。
彼时,鄂尔多斯房地产业正处在火热上升阶段,人们不仅在本地抢购房产,更一度组团前往北京、西安、上海等地购房投资。该楼开发商、鄂尔多斯市建强建业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刘建强更因在2005年以每平方米6000元的价格,在北京市朝阳区立水桥买下一栋面积近5000平方米的商用楼,成为当地购房投资大军竞相羡慕的对象。
伴随着鄂尔多斯市提出“决不让市政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口号,新一轮的城市大规模扩建到来,相比于康巴什新区的土地资源充分,东胜老城区已经充分开发,新建的项目只能在铁西那块有限的土地上。而“方圆一厦”正位于这块高低不平的地块,且处于最高的一个小土丘之上。
2010年3月,“方圆一厦”开始以“内部认购”的方式售楼,媒体随即曝光这一方式属违规之举,但这依然挡不住人们的购买热情。开始认购仅两周,售楼处便宣布22层以下全部售罄。一位炒房人甚至一次性拿来600万元现金做订金,买下整整一层,成为关于“方圆一厦”热销的最佳注解。
2010年7月,该楼封顶时,东胜区政府特意发来贺信。当年11月,刘建强被任命为达拉特旗白泥井镇道劳窑村支书。“我也是那个时候给他放贷的,当时他姐刘凤莲的一个朋友说起他,我觉得很有前途,就把征地的60万元全给了。”李女士与刘建强同属达拉特旗白泥井镇,想到一位建第一高楼的村支书接收贷款,应该没什么问题,便以2分的利息将60万元贷给了对方。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