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画/王建明
在资本舞台上叱咤风云的除了各类机构、公募和私募的明星,还有刘芳、张健、黄木顺、黄木秀、舒逸民这类“牛散”们。而“牛散”们之所以能够声名鹊起,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牛股表现。但在自2010年7月沪指3186点以来的震荡熊市之中,众多“牛散”表现又如何呢?
尽管通过定期报告所能窥见的,只是“牛散”们投资运作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也足以让外界从中探讨他们的投资布局路径。本报记者选取了部分“牛散”近两年的持股情况进行分析,而结果显示,即使是投资能力远强于一般投资者的“牛散”,在这两年的熊市之中,也难免亏损。
1、牛散炒股总体盈亏各半
5月14日,74岁老太王秀珍减持近1亿元太极股份的消息在市场上引起轰动,但严格来说,由于其抛售的是解禁后的限售股,此前王秀珍也缺乏更多股票的公开持有记录,因此,王秀珍并不是真正的“牛散”。
根据国金证券近期一份统计报告,制定了以下标准去甄别被称为“牛散”的个人职业股民:1、出现在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2、且一段期间内,累计不重复持股数量要大于四只,因为如果持股数量太少,往往长期仅出现两、三只股票的流通股东名单上,这类股东可能是大小非。
而根据统计结果显示,从2004年年报至2011年三季报期间这近7年期间,能够被称为个人职业股民共计4367名,总计曾持有股票数量为27913只。其中,共计有2000人盈利,2365人亏损。
统计显示,盈利过亿元的“牛散”有18位,其中绝大部分投资成本都超过亿元,说明了“本大才能利大”的规律。但从平均年收益率来计算,资本总额大的“牛散”都未能避免收益率受到资本总额制约的影响。
与“本大才能利大”对应的是“船小好掉头”,相对本金较小的“牛散”较为容易取得高收益。据国金证券统计,2005年以来4365名炒家中平均年收益率达200%的有18人,150%~200%的有31人,这些高收益率的“牛散”之中,绝大部分本金在5000万元之内。
从个人股东持股数量和持有时期的分布情况看,大多数“牛散”的持股数量都较少,且投资期限也都集中在一个季度,这说明个人投资者倾向于把有限的资金投资于为数不多的几只自己了解较深的股票上,且中短期投资多于中长线持有。
2、浮盈不少来自长线股
统计数据显示,张健、舒逸民、邹瀚枢、黄木秀等是非常善于频繁换股的“牛散”,历史持股数据显示,他们自2005年开始,分别曾经在超过20只股票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现身。
其中,名字看上去最平凡的张健是此前媒体关注度较低的一名“牛散”。 从持股变化中可以看到的是,此人较为擅长长期投资,并喜欢在三、四季度突击建仓。其最辉煌战绩出现在2009年,当年他曾连续出现在云内动力、新大洲、芜湖港等一系列处于主升浪的股票的股东名单之中。
今年1季度数据显示,张健分别在信雅达、芜湖港、*ST甘化、江苏宏宝、露天煤业和华东数控等6只个股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出现。其中,芜湖港是张健长期持有的重仓股,数据显示,张健从2008年低位进入该股后,就一直持有至今从未减仓,经过近4年来的累计送配后,目前持有近3000万股,目前浮盈已超过400%。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知名度更高的黄木顺身上,其重仓股泛海建设虽然已经走熊近3年,但凭借2008年入场时候的超低成本,黄木顺目前仍能维持超过100%以上的浮盈。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