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记者在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一楼醒目位置看到了该规定。规定共分为4条:禁止学生无牌无证骑行摩托车;禁止学生抽烟;禁止学生在校外住宿;禁止学生在公共场所有过分亲密的行为。其中,第四条具体规定为“禁止学生情侣在教室、音乐厅、教学楼等公共学习场所有过分亲密的行为,如勾肩、搭背、拥抱、亲吻等。”(5月7日《武汉晨报》)
高校“恩爱秀”如当众亲吻、拥抱等从法律的角度看并无不妥,加之大学生都已步入成年人的行列,对于自身的行为有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但在高校内过度演绎的情侣亲昵行为已经越来越演变成为一种“毒瘤”,尤其在公众场所的亲昵行为。这种在法律上不能禁止,有损于高校风尚的行为,唯有高校的禁令方能起到积极的规制和引导作用,当然,这样的禁令不仅需要更要注重其实效,那就是如何在执行的过程中落实。
高校作为社会的“象牙塔”,一度是精神高地的象征,但如今却早已沦落风尘中。种种迹象表明,不是高校不注意形象,也不是高校的禁令太少,而是禁令执行难或者流于形式的问题。凡是在高校中经历过的人大概都会有印象,校内情侣的亲昵行为往往由学生会工作的同学负责巡逻管理,任何一所学校都有这样的经历。但在巡逻的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更会演变新的“腐败现象”,比如巡逻人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熟人“不闻不问”。假如禁令沦落为这样的结果,其实禁令有不如没有。
对于高校恋爱行为,任何高校的政策一般是不鼓励不禁止,加之高校对在校学生结婚也不禁止之后,这些人性化政策的结果一方面坚持了尊重学生生理发展规律的原则,另一方面也促使了高校内情侣各种亲昵行为的发生,在公众场所尤其如此。原本,诸如自习室等公共场所是学习的地方,而在公共场所亲昵过度的行为不仅影响观瞻,更有损于大学生的素质本身。可以说,在私下领域内,情侣们爱干什么干什么,只要法律允许的范畴内都可以,但在公共场所必须收敛,这涉及到教育本身的价值观。
“恩爱秀”秀在私下和个人领域可也,秀在公共场所便有所不可。这背后隐藏着的,乃是整个社会性解放的程度已经过度化,从各地出现的性文化节,车展变“胸展”,比基尼大赛,凡此种种,在消费“性”的时代里,这样的风气进入到校园内,自然就将高校的空气无限污染殆尽。高校已经不再是什么精神高地,象牙塔,而俨然已经沦落风尘若许年,成为凡俗之中的一个若即若离的避风港。
如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这样的禁令,一方面需要支持,另外一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乃是看如何执行下去,尤其要防止在执行的过程中变味。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