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喷涂有“浑南公务”标识的浑南新区公务车队。
公车改革,不少地方都在探索,但多数采取全部取消公车、给予个人现金补助的办法。但问题随之而来:补贴少了,费用不够,影响工作;补贴高了,群众无法接受。
2011年7月,沈阳市浑南新区启动的车改独辟蹊径:将区管干部的公车全部取消,转而组成由60台车辆组成的公务车队,供120个部门使用。公务车全部装配GPS行车记录仪,以杜绝公车私用。
车改近一年来,浑南新区车辆经费开支减少1542万元,节约率达到了41%;车辆年均里程由2.23万公里下降到不到1.1万公里。
5月14日周一一上班,辽宁沈阳市浑南区区委宣传部的林宽要到5公里之外的市委办事。上午9时,他申请了一辆公车,刷完公务车卡,自己驾驶着喷有“浑南公务”字样的车辆出发了。“跑多少公里、用多少钱,在公务车卡里自动扣;要是用区里司机,价格涨50%。”林宽说,“车里安装有GPS记录仪,去了什么地方,区里监控室都一目了然。”
120个部门配60辆公车
对内,通过GPS进行全程监控;对外,喷涂“浑南公务”标识,方便社会监督
记者在浑南区车辆调度室内的大屏幕上看到一张醒目的沈阳地图,上面有移动的红色标识。调度员介绍:这些红色标识就是公务用车的图标,开公车回家或者办私事,是绝对不允许的。调度室可对公车实行实时监控、轨迹回放、数据存储和计算里程等监控手段。
“公私分开是我们车改的基本原则,公车姓公,私车姓私。”沈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兼浑南区委书记杨亚洲说,“不能指望发高补贴让干部开私家车办公事;关键是提高公车的使用效率,从机制和技术层面,真正杜绝公车私用。”
记者查看一辆公车的行车记录后发现,这辆车在5月5日上午到达市综合执法局,下午在行政审批大厅,从5日16时至6日10时,一直在停车场内。
“技术上有GPS,可以确保内部监控;公车喷涂 浑南公务 字样和编号,群众看到公车到洗浴、商场等非公场所,可以随时举报,方便社会监督。”浑南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王新北说。
从2011年7月起,浑南新区推行车改,除了个别偏远乡镇街道和安监、消防等特殊执法部门外,改革范围包括区直机关和事业单位,涉及公车240辆。改革后留用公车为60辆,供120个部门使用,73辆车供执法部门使用。其余车辆或者报废或者拍卖。保留的60辆公务车组成机关车队,由车辆调度中心统一管理。
部门主管以外,都没专车
以前公车多由领导干部使用,如今只要是办公事,普通公务员都有车用
公车改革后,一般部门不再有部门专属车辆。如今,在浑南新区包括正处级以下干部都没有“专车”,想要用车只能申请。
在公车经费上,浑南新区实行定额管理。财政部门根据各部门改革前公车数量、公车性质和任务量、参加车改人数等因素,综合核定各部门公务用车额度,每月初以“公务车卡”方式充值。
公车实行刷卡计费,由各部门从办公经费中支出。工作人员用车,调度中心统一派车,插卡后车辆启动。“公车使用时间为周一到周五,上午8时30分至17时。其余时间,公车必须入库。”此外,车辆加油和维修全部招标定点,杜绝了以往的跑冒滴漏。
60辆公车120个部门使用,是否够用?王新北介绍:实施“车改”后,公车数量大幅减少,但对于大多数工作人员来讲,却是“多了”。此前,政府部门的公车多由领导干部使用,“基本上部门一把手或正处级领导人手一台。”如今,只要是办公事,就有车用。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