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浙江美大(002677,发行价9.60元)在本周一(5月14日)正式启动网上发行工作的那一天起,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正式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机构网下获配比例最多提升至发行比例的50%,3个月限售期成为过去。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曝光以来,其影响一直是各方猜测的焦点。也正是从浙江美大开始,它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机构在网下配售过程中突然被点燃的激情,询价过程的小心翼翼,以及在新规之下更加疯狂的二级市场打新资金。
新政首单遭机构疯抢
或许连浙江美大公司高层和主承销商国信证券自己也没有想到,在5月14日这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日子正式启动网上、网下发行工作,会让公司以“一天”的微弱优势,抢在顺威股份(002676,发行价15.80元)和东诚生化(002675,发行价26.00元)之前,摘得“IPO新政第一股”的桂冠。而这个桂冠,毫无疑问地让公司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因为关于新规的种种猜测,将会在其身上首次得以证实,或者被推翻。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至少有一个最为广泛的猜测在浙江美大的身上应验,那就是被在IPO新规的刺激下,机构参与网下配售热情突然高涨。
浙江美大16日公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摇号中签及配售结果公告》中,长达7页半的初步询价期间配售对象的报价明细表,给市场各方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每日经济新闻》注意到,共有186个配售对象参与认购,大大超过了今年中小板新股发行的平均水平。而达到15.75亿股的累计认购数,与网下配售最高比例为发行总量5000万股的50%,也就是2500万股相比,也有着极大的落差。
供给与需求的极度不对等,也自然让机构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从报价情况来看,浙江美大最终发行价格确定为9.60元/股,但是申报价格在10元/股(含)以上的申报股份达到8250万股,对应网下发行认购倍数为3.3倍。用“疯抢”一词来形容机构对于浙江美大的态度,相信并不为过。最终,浙江美大的网下有效申购获得配售的比例(回拨后)定格为7.4%,认购倍数达到13.5倍,东吴证券、国联证券、首创证券自营账户等6个对象各获配250万股,成为最后的赢家。
值得一提的是,机构对于IPO新规的热捧,在另外三只新股的身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作为沪市第一只采用新规发行的华贸物流 (603128,发行价6.66元),在9日至14日举行的三场推介会上,共有102家询价对象管理的229家配售对象参与了初步询价报价,其中提交的有效报价不低于发行价格区间下限的配售对象有175家,对应申购数量之和为23.46亿股,而公司总发行量仅为1亿股。同样,东诚生化和顺威股份两只中小板新股,在询价环节也都多多少少感受到了机构的热情。
IPO新规的诱惑
对于IPO新规的实施,机构用真金白银表现了自己态度。那么,相对于过去的发行规则,机构又为何对其有着明显的偏爱呢,难道作为正规军的机构,也看上了新规下首只或者首批的题材?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根据IPO新规,在回拨机制启动之前,网下机构配售股份最终占到总发行量的50%,而过去这一比例被固定为20%,另外,过去三个月的限售期还被取消。也就是说,在新规之下发行的新股,网下分给机构资金的蛋糕更大,而且没有了限售期,这个蛋糕和网上打新资金会“一样甜”。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