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遭遇保险“饭局”?日前,南方日报联合广东卫视《深蓝财经》栏目调查发现,一种名为“客户答谢会”的保险“饭局”已在业内“风生水起”,其背后实质却是诱导客户购买保险产品,很多客户因为从众心理,并被高回报率所吸引而应允投保,但事后却懊恼不已。
据保险公司业务员透露,现场签单率一般达到10%以上。安女士就是在一次客户答谢会上因为“有点点冲动”而购买一份保额10万的保单。一位已经离职的前保险公司业务员坦言,不少业务员是抱着“捞一个算一个”的心态来面对这些“VIP客户们”的。
精心准备的“洗脑饭局”
今年4月中旬,一场由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筹办的“客户答谢会”在大都会广场二楼的一家餐厅举行。据了解,这样的饭局每周在广州要举行三到五场,不少保险公司热衷于此。
原定于晚上6点开始的答谢会,直到7点才开始,就在大家翘首等待开饭的时候,主持人请上了一位“金牌理财规划师”——毕业于上海金融学院的徐长献“博士”上台给大家讲课。值得玩味的是,官网显示,上海金融学院仅招本专科生,兼办成人教育,根本没有“博士”培养资格。
在45分钟的家庭理财课程中,徐“博士”引经据典,口若悬河,仿佛不买保险将终身遗憾。在他看来,保险被全球公认为财产保全的最佳方式,并煞有介事地介绍,“美国有个很聪明的人叫肯尼斯莱,这个老板在2004年购买了400万的人寿保险,虽然他已经破产,欠了一屁股债,但仍能在2007年退休之后开始每年拿到97万美元,一直到终身,被全美国称为最富的穷人。”
徐“博士”极煽情的演讲以及关于保险投资回报诱人的解读,听得在场的人心里痒痒的。有人告诉记者,手头资金充裕的话就买。
50多位客户就这样饿着肚子听完了讲座。正当大家松了一口气准备吃饭时,主持人又请上了礼仪小姐展示答谢会的大礼镶金貔貅,说是得道高僧开过光的,只要现场买了产品的客户都可以领取大礼一份。
直到晚上8点半,饭局才算是开始了。但保险业务员根本不给客户喘息的机会,每个客户身后都站着一名保险员,他们拿着电脑给客户演算刚才推荐那款产品的投资回报率。在宴会现场,音箱里不时传出贺喜声,“掌声恭喜我们的两位嘉宾购得 鸿发年年全能定投理财计划 3万元。”
片面宣传高收益诱导投保
那么,这种所谓的“客户答谢会”一般多长时间搞一次?保险业务员告诉假扮客户的记者,“没有固定的周期,一般有新产品出来都会搞5次左右。”而保险公司又是怎么选择“VIP客户”的呢?业务员表示,公司会进行一个电脑随机抽选。
令记者惊讶的是,这种“客户答谢会”的效果出奇的好。曾参加过“答谢会”的赵女士告诉记者,当时很多人都踊跃投保了,主持人还不时高喊“张三买了30万,李四买了50万,”“我都怀疑是不是真的?”记者发现,保险公司业务员有时甚至会怂恿客户说,“这个产品过了今天就没有了。”
记者身边一位老人因为没带银行卡,不够钱购买产品。业务员居然死缠烂打说要第二天带着POS机到老人家里去刷卡,老人也只能点头同意。保险公司正是通过一对一的讲解,各个击破,并通过送礼品的方式,让客户被表面利益迷惑,并利用从众心理进行技巧营销。更为重要的是,保险公司所宣扬的投资回报率非常之高,难免让人蠢蠢欲动。
在保险红利演示单上,客户往往忽略了宣传单的最下方,有一行字码非常小的提示:“利益演示基于公司的精算,分红险的红利是不确定的”。
安女士就这样在保险“饭局”上经不起高收益诱惑而购买了一款分红险产品,至今后悔不已。
保监会严打销售误导
链接
回复该发言
太保等饭局暗藏诱导推销 客户答谢会变鸿门宴
2 回复:太保等饭局暗藏诱导推销 客户答谢会变鸿门宴
asd90991392012-05-20 23:34:38 发表
前日,保监会网站正式对外公布《人身保险业务经营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明确规定,保险销售人员不得以个人或营销团队名义举办产品说明会,并禁止销售人员将保险产品与其他金融产品混淆,对收益进行不当类比。意见稿指出,同一销售人员被中国保监会、其他外部机构或保险机构查实存在两次或以上销售误导的,保险公司应立即停止委托其开展业务,取消其执业资格。
回复该发言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