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速之慢,旅客可以休闲蹲在车边看报纸。

车厢里的空间利用的很到位。
比牛车慢·比木船摇·比游戏欢乐刺激
车厢很旧,地板上有不少裂缝,还有一些污水和杂物,车灯也忽明忽暗。座椅倒是比较宽,间距也比较大,头等舱的座椅还套上了红色或白色的布套。而行李架却很小,不少人把大包袱放在座椅上,防止火车颠簸时掉下来。“咣当”一声巨响,火车出站了。除了明显的左右晃动和上下颠簸外,火车有时还有无法描述的斜方向晃动。用多数旅友的话说,不仅仅是左右晃,而且还是上下晃,与其说在坐火车,倒不如说在乘船更恰当。跑到驾驶室,我清楚地看到两条车轨并不平行,甚至弯弯曲曲,部分铁轨接口缝隙很大,有些甚至没有连在枕木上。
车厢里的木条凳上坐满了缅甸人,赶集的、串亲戚的、外出打工的、上学的……少妇敞开怀给婴儿喂奶的,我想起了小时候邻家的大婶儿。座位下传出鸡、鸭、鹅的叫声,木条行李架上琳琅满目。一把大大的吉他,想起几十年前中国的穿喇叭裤的时髦青年;两个军用木箱,勾起了我对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军人火红色的回忆。看来吉他和军用木箱在缅甸还很时髦,车厢里已经不是每个人都穿“笼鸡”或“纱笼”,也有穿牛仔裤的男孩儿,着花衣长裙的少女。
这是一列欢乐列车。车子在爬坡,之字型的窄轨,每走一段就要换一次车头。车子越爬越高,走过的轨道就在下头。一直到山顶,我们乐此不疲地拍照,每一个人都在我的扫描范围之内,车窗外的人,车顶上的人,车下发呆的人,卖东西的人。火车在爬坡,呼哧呼哧,车身在摇晃,如在大海中。我们在木椅上从这边被甩到那边,奇怪的是缅甸人却只微笑着岿然不动。车是弯曲朽迈的老龙,我探出头望向前后车厢,前后车厢探出的头也在望我,掏出相机,那头倏忽不见,马上又探了回来,喀嚓,被收进相机。

探出车窗的乘客逗弄小孩。

抓着门把手上车。
我也像缅甸人那样,来到打开的车门口,双手牢牢地抓住车门外的把手,把身子探出去,兴奋、贪婪的观赏车外由伊洛瓦底江、仰光河、勃固河冲积而形成的富饶美丽的三江平原。
每当列车呼啸着路过一个村庄,都有一群儿童呼喊着追赶火车,兴奋得好像正在冲锋的战士,车上的人纷纷往下扔空的饮料瓶,原来当地的儿童把这“发财”的工作演变成一场激动人心的游戏。
令人称奇是,这列车一站没停,却有很多人上车、下车,每路过一个小站,火车减速,却不停,这时会有一些旅客从容上下,动作娴熟。
我看到了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在一个弯道处,几个儿童拼命的追赶奔驰的火车,他们奔跑在铺满碎石的路基上,头发被风吹到脑后,一个男孩如猿猴一般,一把抓住车门扶手,飞身跃上火车。另一个女孩,长发飘逸,奔跑中脱掉鞋子,迅速塞到身后腰带处,继续赤足奔跑,可是,最终没有追上。她放慢速度,停下脚步望着远去的火车。我久久地注视她远去的身影,直到消失在远方,心里升出一个高大的“女铁道游击队员”的形象。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