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有为曾孙女格罗娅

康有为
2012尤伯杯羽毛球赛场上,17岁的澳大利亚选手格罗娅惊艳亮相,她引人注目并不是成绩骄人,也不是因为长得美丽,而是因为她的曾祖父是康有为。于是,媒体再次穿越回晚清,揭秘康有为的政治经历背后的家庭生活。尤其是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之后的晚年生活及其后代情况。据称,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回国后寄情于山水,在上海、杭州、青岛建了不少豪华别墅,提倡一夫一妻,自己却有6位太太。
混血曾孙女是尤伯杯选手
17岁的格罗娅是标准的阳光美女,1.7米以上的高挑身材,立体的五官,笑起来还有一个甜甜的酒窝。她的妈妈是澳大利亚人,她爸爸在6岁时随家里人从广州移民到澳大利亚。这位中澳混血美女选手在前不久的尤伯杯羽毛球赛上虽然成绩不是十分拔尖,但备受中澳媒体的镜头追遂,只因她身上带有康有为曾孙女的亮点。
按照家族习惯,在格罗娅的这一代人里,每个人都有一个源自汉语的中间名。格罗娅的“中间名”叫林达(音译),虽然家里大部分人都不会讲中文,可依然有份中国情结。
康有为一生共有十二个子女(此外还收养了康同荷),其中康同吉、康同琰等六人夭亡,真正长大成人的有二子四女。张夫人所生的两个女儿同薇和同璧是其中的佼佼者、女界名流。前者直接参与戊戌变法,1897年任职澳门《知新报》记者,是中国第一位女新闻记者。后者在变法失败后曾代表父亲赴欧美演讲,先后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辛亥革命后,曾任万国妇女会副会长、中国全国妇女大会会长、山东道德会会长,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大笔投资兴建豪宅别墅
1913年12月,康有为结束了海外流亡生涯,回归广东南海,安葬了母亲和胞弟康广仁的遗骸,翌年6月,乘长江轮,徐徐驶向上海。面对奔腾的激流,康有为回顾自己当年的岁月,深感老之将至,不禁泛起回天乏术、息影林泉的念头。这位维新领袖人物的最后15年,就在构筑别墅、尽情纳妾、游山玩水的寓公生活中度过。
康有为一到上海,就看中了大实业家盛宣怀在新闸路16号(今新闸路1010号新亚药厂)的辛家花园,以每月120元的代价租赁下来。
1921年,他在愚园(资料、团购、论坛)路购地10亩,仿辛家花园建造了一座豪华的园林式住宅“游存庐”。院中为一座五开间中西合璧的二层楼房,名“延香堂”;左边是一个宽敞的大客厅,可以举行相当规模的舞会,这些是康有为及其家属居住活动的地方。康有为在院内挖了可划船的大池塘,又筑桥建亭,遍种花树1200余株。院中除了原来的动物外,又增添了两只孔雀、一只麋鹿、一只金丝猴、一头野驴和500尾金鱼。在这湖光山色的“世外桃源”,康有为四季如一,驾扁舟一叶于鹿鸣猿啼之中,荡漾池塘,咏诵华章。
1920年,康有为在杭州西子湖畔的丁家山建筑了占地30亩的“一天园”。每至春秋花季便去“一天园”小住。
1921年,康有为在上海杨树浦,临吴淞江处修建了“莹园”。他经常坐着马车,悠然地去那儿小住,以体验农村生活。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