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出道以来,张静初一直给人以文艺女王的形象,仿佛落入凡尘、不食人间烟火一般。其实大银幕下的她,吃喝玩乐无一不爱,甚至钻小馆子、偶尔喝到断片儿;当然,更重要的是她对这个第二故乡的高度认同感。于是,就有了这个有十足烟火气却不落俗气的封面。在张静初自己看来,和正在热映的《醉后一夜》里的“桐欣”一样,这才是最贴近她本色的自己。
倚在软软的沙发上,午后的阳光温柔地洒在她的肩头,张静初揉了揉眼睛:“对不起,我一晒太阳就想睡觉。”然后冲摄影师摆出一个温柔的笑容。咔咔几张过后,她轻声地问着:“我可以看一下吗?”娇柔又礼貌的模样,恐怕任何男人都不会拒绝。如果你天性怜香惜玉、却苦于现实生活中无用武之地,你要做的就是:赶快买张《醉后一夜》的电影票:这一次张静初是个喝到断了片的姑娘,那必然也是几分娇憨,几分魅惑吧。
吃:那些苍蝇馆里的似水年华
时光回流到十几年前的上世纪末,冬夜的中国儿童剧场门口,几个年轻人一边有说有笑地谈论着刚刚结束的话剧,一边朝东华门夜市走去,对其中一个女孩来说,这是最棒的享受。“看戏前吃一通,看完戏再吃一通。”她的学校就在离这儿不远的东棉花胡同里,彼时,这个中戏导演系女生的名字,还只是默默无闻的张静,没有后来名满天下的那个“初”字。
平凡的日子总是最好的日子,却总是一去不复返。“卤煮、炒肝、酸辣粉、麻辣烫……去之前都是流着口水,吃完之后总是心满意足。”张静初提起那段时光的时候,还是掩饰不住那股发自内心的喜悦。
如今的张静初,总是穿着优雅华丽的衣服,操着流利的英语走在各大国际电影节的红地毯上,或者带着精致的妆容,梳着无可挑剔的发型出现在电视广告中。但说起那些令她神往的小馆子,依旧滔滔不绝:“去南方的时候,会有很多特别地道的面馆和小吃店,大饭店就是做不出来那感觉,去国外也一样,在纽约我去吃过一家排行前10的比萨店,除了几个吧台座之外,只能站着吃,那种感觉特别好。”
她一只手托着下巴,眼睛一眨一眨的,每每思考的时候,还会发出:“嗯……”的长音,不像是荧幕上烟熏妆黑皮裤的打女,也并非宣传照里眼角勾人的性感女神,倒是像个爱撒娇的小女孩。“有时候我会特意去找一家别人推荐的火锅店,挑一个偏僻的角落,吃得什么也顾不上了,满头大汗的,但就是满足,心理和胃口的双重满足。我觉得小馆子最大的优点就是烟火气,能吃个畅快,而且去的话,肯定不图环境或别的,就是为了那一口!”
在北京住了十几年,这里自然成了南国女孩张静初的第二故乡,虽然这里变化快得让她总是来不及接受,“因为经常出差,有时几个月不见,就发现某处起了一座大楼,家附近多了几个饭馆,生意还特别火,真的太快了。但我一直特别爱北京。”她滔滔不绝、丝毫没有犹豫,“我第一次来北京的时候,还没考进中戏,但那时我就觉得我可以留下来,在这里生活下去,北京这么开阔,宽容。而后来我发现这和纽约特别像,不排外,接纳着一切,没有人会觉得自己不属于这座城市。”
喝:《醉后一夜》,享受久违的断片儿
2010年,张静初参加了彭浩翔的“4+1”电影计划,在微电影《爱在微博蔓延时》中扮演了一个爱刷微博的普通女孩,在那之后,她对陌生的彭浩翔燃起了信心,于是就有了即将上映的《醉后一夜》。“我没有演过这么都市女孩的角色,这是相对来说最贴近我本人的角色了。”谈起这次的女一号“桐欣”,张静初轻声自顾自地回顾着她之前扮演过的角色姓名,良久才回到谈话,“是吧,这是相对来说和我最近的了。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