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中国名校MBA招生系列访谈
本文系网易教育频道专稿,转载请注明
来源: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时间回溯到考研(微博)出分那日。如无意外,我终于考上了北大。
几年来一直想着,等考上了,就写篇东西总结一下这段时光。而此时,却不知从何说起。
要不就彻底浮夸,从十年前说起吧。这样显得咱的缘分长一些。
那时候,我高三,自习课上做语文阅读。记得那篇文章是描述燕园美景的,我做着做着,哭了起来。微博上有个笑话说:“小时候,我经常纠结,是上清华好,还是上北大好呢?长大后,我才发现,我真的想太多了。”当时的我,就是这种感受。每个小孩从小耳熟能详的地方,长大后发现其实离自己十万八千里,成了一个想都不敢想的所在。
一年后,天可怜见,我考上了中山大学哲学系。我欣喜若狂,又满心谦卑,对一切充满感恩,也暂时忘了什么北大。
过了两年,大概是英语基础不错,我得以到NUS交换。在新加坡的半年,很用功,也很吃力。但毕竟是全球前20的学校,让我以为自己真的就要拥抱全世界了。从此,对自己的期望,又高了很多。
06年,保研申请开始。我们宿舍的人,却都有了考研的默契。北大、复旦、北师……大家的心气儿都高高的。我报的是北大哲学系。
也在这个时候,认识了老公,一个清华工科男。当时,我最向往、最在乎的life style,他正体验着。于是我对他无比羡慕和崇拜。
然后我却成了宿舍里几乎最不用功的人。一开始,我说,如果只要把这些哲学书都背进脑子,就能上北大,那我背。后来我发现完全不是这样。其实,我到现在都不太清楚,怎样才能把古今中外那么多神人的哲学思想都消化得透透的,然后去参加一场标准化闭卷考试,争取第一学府的十几个名额。我花了很多时间在英语科目上,但对专业课,一直都期待着神迹。
最后死得很惨烈。英语、政治是过线了,西哲、中哲一塌糊涂。
我们宿舍全军覆没,哭成一团。
落榜的我,只好糊里糊涂地跟着室友Panny到北京找工作。大概是觉得,我们这种专业的人,想做点跟文化有关的事儿,在北京的机会比较多。
可仿佛错过了一切招聘的黄金期般,我们处处碰壁。最后,Panny感慨一个没有任何实习经历的文科双外小本在京城的渺小,她决定通过调剂,继续读研。后来她成了人大的剽悍美女博士,这会儿在日本待着呢。
我继续在京城找工作,我觉得,能够从考研的书海中脱身,到社会里寻找一个新世界,相当新鲜。
不知是北大与我还有缘分,还是我对北大还有情意,我赶巧在北大南门对面租了个小房子,一边找工作,一边在北大图书馆写毕业论文,居然拿了校级优秀。但是又如何呢,我在帝都,依然找不到有专业门槛的活儿。人家问起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实习经历,只能支支吾吾,悔恨为何当初以为自己理所应当会一路读到博士后,而根本不屑去找一份实习,完全不知道找工作的人没有工作经验,说再多心高地远的念想都是扯淡。
最后,辗转认识了一位师姐,再经同门师兄介绍,得到频道主编的赏识,我进了新浪,成了一个小编。
一开始我很欣喜,因为我发现我的工资比我那位清华工科男还要高,而最重要的,是每天干的事、见的人、产生的影响力,让你觉得自己在京城挺像那么回事的。这是每个大平台上的螺丝钉经常会有的幻觉。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