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0至6岁的宝宝身高、体重不达标,是因喂养不当和营养失衡引起的,家长应该在科学的基础上分析身高、体重方面的迟缓原因,及早制定出营养调整的方案。
可是,大部分孩子对食物都有自己的好恶,比如不吃葱、西红柿、小油菜、胡萝卜或者不吃鸡肉等等五花八门,这让家长很为难,很多家长直接称之为“偏食”。父母经常会说,“我家孩子偏食,真没办法”。
家长所说的“偏食”,在营养学上却是另外一回事。营养学上的偏食,是指孩子摄取不到维生素B、维生素C以及含有必须赖氨酸的动物蛋白。多数家长说的偏食仅仅是不吃某些副食而已。
如果问一下这些孩子的家长:你什么都吃么?很多家长是沉默的。
成年人能够允许自己有好恶,而孩子不能有,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很多教科书、杂志上都说要纠正孩子的“偏食”,很多家长也把纠正“偏食”当做责任,那孩子可就麻烦了。很多家长的解决方式过于简单粗暴:讨厌胡萝卜的孩子,如果不吃掉它,就不让站起来离开饭桌,必然弄的家长与孩子关系紧张。
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7月5日,由清华科技园弋康营养健康研究中心主办的“弋康幼儿园家长大课堂”来到中科院实验幼儿园,著名儿童营养专家、亚洲营养协会儿童营养中心理事邹春蕾女士为现场的近百名孩子家长上了生动的一课。
邹老师讲到,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原因。讨厌胡萝卜、菠菜、青椒等食物,多数是与孩子生理相关的“爱好”,背后有很多隐性原因,例如咀嚼功能尚未完善、肠胃对膳食纤维分解能力有限,孩子味觉敏感或者吃了身体不舒服等等。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有三种:
一、咀嚼和肠胃功能尚未完善的孩子,家长可以下工夫把胡萝卜或蔬菜变着花样的做,包包子、饺子,把蔬菜末和在面里烙软饼都是可行的。食物更加细腻软烂、搭配合理,不会导致肠胃负担和不适,多数孩子是很愿意接受的。
二、味觉过于敏感的孩子,会厌恶葱、黄瓜、茄子等事物,但只要吃橘子、苹果等就能摄取到身体需要的维生素C和B的需要量;虽然不吃鸡肉或牛奶,只要吃鱼、豆制品等,蛋白质就不会缺乏。如果孩子不情愿吃,就可以给孩子他喜欢的替代食物,同时还可以把饮食搞的有滋有味,亲子关系一定会更为融洽。认为不吃胡萝卜、茄子等食物就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是不了解营养学的缘故。
三、有效教育和引导。孩子的饮食习惯,多数是由家长无意识影响的。既然可以无意识影响,也就可以有意识的灌输。例如:告诉男孩子,吃坚果可以长肉长高有力量;告诉女孩子,吃蔬菜可以变白变漂亮;也需要告诉各种体质的孩子需要规避那些风险,哮喘的宝宝,吃鱼和花生会引起呼吸不适,大便干硬的宝宝吃了内热的食物会引起肛门撕裂出血疼痛等等。
邹老师指出,违背孩子生理、无效的强制孩子吃不爱吃的东西,不能称为“良好的教育”。有效的教育和引导,是告诉孩子,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吃了有什么好处,不吃有什么坏处等等,同时也要把家长在生活中获得的各种知识和常识,用有趣的言语传递给孩子。这样才能创造温馨和谐的亲子关系。
温馨和谐、科学合理的育儿环境,让孩子将自己喜爱的事情带到生活当中,愉快的生活,就是人生最好的育儿生活方式,这种喜悦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会使孩子受用一生。
在课程的最后,邹老师强调说,摄入食物的目的在于满足身体需要,而非满足口舌之欲。营养育儿的过程中,家长要牢记并身体力行,孩子才能潜移默化的学到,毕竟身教比言传更有效果!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