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毫无疑问,林宥嘉在华研享受了陈奕迅级别的待遇。
企宣手中的通告表上,排满了平面、网络、电视等数十家媒体的专访,按计划,这一切必须在2小时内完成,才有可能不耽误随后的签售。双井富力中心13层的走廊内,遍布摄影器材,各家媒体都在小声感叹,“听说时间很紧,不能拖,也就20来分钟,上次还是陈奕迅卡得这么死吧?”
尽管如此,时间还是拖延了。记者采访后在一旁快速交流着关于“拖延的几分钟里聊出了什么”的体会。下午六点,记者走进采访间,林宥嘉穿着绿色的法兰绒衬衣,正趴在桌子上任凭造型师补妆。他脚边摆满了礼物,包括毛绒玩具、蛋糕、花束、水果,完全不像刚做完采访,而是接待了一群热情的歌迷。记者忍不住问道:“你都是怎么处理这些礼物的?”
“能吃就吃了,能捐给爱心之家的也捐了,但公司还是腾了一间屋子用来放礼物,说实话,我也不晓得该怎么办。”
签售会举办地,几步之遥的富力城中庭广场。上午起便有歌迷排队候场,其中不乏专程从上海坐动车赶来的铁粉。来回11个小时,只为得到一张林宥嘉亲笔签名的唱片,主办方某工作人员笑称“有点儿没法理解”。另一侧,后援会的几名成员正向歌迷依次发放棒棒糖,为了是“让摄影大哥拍起来好看”。待签售会正式开始,部分人已经为偶像整整站了8个小时。
这不是特例。6月底的“大爱音乐节”上,林宥嘉作为第一天的压轴艺人,晚上9点半登场。他的歌迷始终占据着现场最前排,从天明等到日暮,直至入夜。下午,系出同门的杨宗纬在台上说,好多Yoga(林宥嘉的英文名)的歌迷啊,你们等了很久吗?回答是“很久——”;杨接着问,Yoga是最后一个哦,你们要接着等吗?“是的,等——”
当然,你可以认为粉丝不外如此,他们在偶像身上消耗的耐心远比对生活中的自己多;但你也可以听听资深媒体人的话再下定夺:搜狐音乐频道的主任在听过《大小说家》后,直言“他真的已经把同年龄段的年轻主流歌手们甩出好几条街了”;东亚唱片的制作经理回应道,“他才25岁,太可怕了。”
可怕吗?考虑到唱片业的一片萧条,林宥嘉确实“可怕”。出道至今,他的每一次发片都有如咬合精准的齿轮,以看似闲庭信步、实则步步为营的速度,建起了一个几乎无懈可击的成功模型。他身上没有选秀歌手的尴尬,似乎从加入华研起,他就画好了一条笔直的线,绝无半点浪费。
由于是最后一家媒体,和记者聊天时,林宥嘉显得有点如释重负,又有些蔫儿。他手托下巴,用招牌式的表情不紧不慢地作答。今年金曲奖,呼声颇高的他没有荣膺“最佳男歌手”,义愤填膺的粉丝在微博闹翻了天,知名DJ杨樾应声批评了两句,结果引发了与歌迷间的摩擦。听完事件的来龙去脉,被工作人员催着“赶紧吃两口便当”的林宥嘉表示想与杨樾亲自沟通——这也是签售结束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接到电话的杨樾颇为受用地发了一条微博,称林宥嘉是个“可爱的人”。林宥嘉的反应是,“认识了好多老摇滚,我爱我爱。”
记者留给林宥嘉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这样频繁地发片累吗?”林宥嘉说:“有前辈告诉我,你要20年才发一张也OK,唱片是可以无限延后的。但把要做的事情在一段时间里做完,其实蛮快活的,对吧?”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