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医院,对于内地来讲是新鲜事物,但在香港,慈善医院从上世纪就已经开始发芽,并且壮大发展。如今,当初的慈善医院都已加入香港公立医院的行列,香港完备的医疗制度,足以保证每个人都能看得起病。因此,虽然有许多香港的医院都属于慈善机构或非营利组织,但却与内地的慈善医院,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最早的慈善医院
6月19日,对于坐落于油麻地的广华医院来说,是平常一天,和很多医院一样忙碌,而墙壁上到处可见各时期“总理”(Directors)的照片,却显示出这家医院历史的渊远。去年6月29日,这家医院刚度过了自己的100岁生日。广华医院也是九龙、新界的第一间医院,也是作为“东华三院”旗下的医院。
东华三院是香港历史最久远以及最大的慈善机构。它的创办,可以追溯到建于1851年的广福义祠。位于港岛的广福义祠原是用于安放先辈华侨的灵位,后来成为流落无依人士及垂危病人的居所。广福义祠的卫生环境后来极为恶劣,引起当时政府的关注,下令解散,同时,医疗服务问题也开始得到政府的重视。
1841年香港开埠初期,人口只有5000余人,至1866年增加至11万余人。人口的增加使得医疗服务的需求日见迫切,在一群华人领袖的倡议和努力下,政府于1869年拨出上环普仁街地段,并资助11.5万港元的建院费用,创办香港第一间华人医院,名为“东华医院”.东华医院成立时,政府便制定《倡建东华医院总则》,规定医院以免费治疗贫病华人为宗旨。这也成为东华创院一百多年来的承诺和理念。
香港第一间慈善医院诞生了。
收归医院管理局
说起东华三院的历史,常常会说是“从一个在庙宇内的小小的中医诊疗亭开始”.事实上,医院尚未落成,创院的华人领袖就已在院址附近开设临时赠医所。至1872年,东华医院落成启用,为贫苦市民提供免费中医药服务。其后,随着香港人口不断膨胀,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加,位于九龙油麻地的广华医院及香港铜锣湾的东华东园相继于1911年及1929年分别落成投入服务。1931年,为加强三间医院的行政管理及资源分配,决定由一个董事局统一管理三间医院,合称“东华三院”.时至今日,东华三院已发展为香港最具规模的慈善社会服务机构。
从一开始的诞生,东华三院就与政府有着直接关系,虽然是民营资本起家,但是政府所拨与建院的土地却至关重要。规模逐步扩大的东华三院,在1938年迎来了第一次华丽转身。应当时香港政府的要求,东华三院成立了医务委员会,全面受政府津贴医疗服务,并受政府监管,标志着东华三院正式纳入政府体制。
1986年,香港政府决议成立一个独立的医院管理局(简称医管局),负责管理香港所有公立及辅助医院,至1990年医管局正式成立,接掌监管及统筹全港公立医院的服务和运作,东华三院经过多番与医管局磋商之后,于1991年12月1日签订协议,让属下5间医院正式加入医管局。
需要募捐的公立医院
加入医管局,是香港慈善医院发展的新阶段。香港博爱医院和仁济医院见证了这一历程。
1919年成立的博爱医院由元朗各乡的乡绅集资筹组,为元朗墟及附近众乡村的村民提供医疗服务。后来因香港政府资助部分原本服务乡村地区的医院,博爱医院升格为区域性的医院并由政府管理。目前,博爱医院是香港的一间公立医院,由医管局管理。其董事局是一个慈善机构,经常举办慈善筹款活动,帮助弱势社群。1973年由仁济董事局创办的仁济医院,也在1991年正式成为医院管理局辖下的一所公立医院。
回复该发言
香港公营医院的慈善身份
2 回复:香港公营医院的慈善身份
飞车2012-07-12 18:47:34 发表
统领香港公立医院的香港医院管理局是法定机构,《医院管理局条例》于1990年成立。自1991年12月起,医管局负责管理全港公立医院及相关的医疗服务,并透过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
目前医管局管辖着全香港41间公立医院,这些医院为大多数香港人提供收费低廉的医疗服务,成为香港医疗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医管局提供的资料,医管局旨在促进社区的健康,进一步实践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承诺:“没有人会因经济问题,得不到适当的医疗服务”.医管局确保市民在有需要时,可使用全面、可负担、专业和以人为本的预防、治疗和复康服务。
医管局去年度从政府拿到340多亿港元的拨款,这些拨款几乎全部用于公立医院。而公立医院从医管局间接得到政府的拨款,这也占他们每年收入的大部分。以东华三院为例,其所需的庞大经费除了大部分由政府资助及小部分来自向服务使用者收取之外,其余数目都需向市民大众募捐。
除了政府拨款,作为慈善机构的公立医院,仍需要从公众募集捐款,作为日常开支的补充,因此举办募捐活动就成为这些医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了日常捐款之外,这些医院会以各种方式进行募捐,如“卖旗”,以及联合传媒一起举办募捐活动等。东华医院今年举办的募捐活动,就包括卖旗、与信用卡公司合作以及举办慈善粤剧晚会等。捐助人会获得捐款的收据,并可以指定捐款用于任何服务,如免费医疗服务或免费殡葬服务。
与传媒机构合作进行募款,是香港医院的特色。东华三院每年12月与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合办的“欢乐满东华”是最重要的筹款活动。仁济医院每年与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举办《慈善星辉仁济夜》,是每年首个大型慈善筹款节目,2010年更获得卓悦美容集团冠名赞助称为《卓悦美容集团呈献:慈善星辉仁济夜》。仁济医院还会举行每年一度的“爱心曲奇暖万家”慈善义卖活动,由1992年开始举办一直获得大班面包西饼全力赞助,为“仁济紧急援助基金”筹募经费。
医院获得的这些经费,不能作为盈利,而只能用作服务的开支。而每间公立医院,都会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东华三院免费医疗服务的传统一直维持百多年,时至今天,香港市民如欲申请免费病床,可提交接受综合社会保障援助(俗称综援)的有关证明;没有接受综援而有经济困难者,则可向医务社工申请并提交有关经济状况证明。
东华三院还提供免费的门诊服务,包括提供免费病床600张,其中200张由政府资助,其余400张则由东华三院承担;提供免费普通科和专门科门诊服务,并按政府的收费标准,代求诊者向政府缴交费用;提供免费中医普通科门诊服务,部分开支由卫生署资助。目前东华医院及广华医院的中医普通科门诊部提供免费中医内科及跌打骨伤科门诊服务。很多香港的底层人士会使用免费医疗服务,免费门诊往往有许多病人排队轮候。据统计,每年接受东华三院免费中西医门诊服务的超过100万人次。
公营医院提供安全网
曾经在香港的医院工作、目前在香港浸会大学从事教学工作的Wendy十分熟悉香港的医疗系统和制度,她认为,香港的医院发展历程可以归结为私立、慈善、公营三个阶段。目前,公营医院已经取代慈善医院,为香港结起了一张“安全网”.
前香港医院管理局主席梁智鸿说,在香港,任何市民不会因为没钱而得不到医疗,不管你穷,每个病人在公营的医院都可以得到一样的医疗服务。
回复该发言
目前医管局管辖着全香港41间公立医院,这些医院为大多数香港人提供收费低廉的医疗服务,成为香港医疗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医管局提供的资料,医管局旨在促进社区的健康,进一步实践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承诺:“没有人会因经济问题,得不到适当的医疗服务”.医管局确保市民在有需要时,可使用全面、可负担、专业和以人为本的预防、治疗和复康服务。
医管局去年度从政府拿到340多亿港元的拨款,这些拨款几乎全部用于公立医院。而公立医院从医管局间接得到政府的拨款,这也占他们每年收入的大部分。以东华三院为例,其所需的庞大经费除了大部分由政府资助及小部分来自向服务使用者收取之外,其余数目都需向市民大众募捐。
除了政府拨款,作为慈善机构的公立医院,仍需要从公众募集捐款,作为日常开支的补充,因此举办募捐活动就成为这些医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了日常捐款之外,这些医院会以各种方式进行募捐,如“卖旗”,以及联合传媒一起举办募捐活动等。东华医院今年举办的募捐活动,就包括卖旗、与信用卡公司合作以及举办慈善粤剧晚会等。捐助人会获得捐款的收据,并可以指定捐款用于任何服务,如免费医疗服务或免费殡葬服务。
与传媒机构合作进行募款,是香港医院的特色。东华三院每年12月与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合办的“欢乐满东华”是最重要的筹款活动。仁济医院每年与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举办《慈善星辉仁济夜》,是每年首个大型慈善筹款节目,2010年更获得卓悦美容集团冠名赞助称为《卓悦美容集团呈献:慈善星辉仁济夜》。仁济医院还会举行每年一度的“爱心曲奇暖万家”慈善义卖活动,由1992年开始举办一直获得大班面包西饼全力赞助,为“仁济紧急援助基金”筹募经费。
医院获得的这些经费,不能作为盈利,而只能用作服务的开支。而每间公立医院,都会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东华三院免费医疗服务的传统一直维持百多年,时至今天,香港市民如欲申请免费病床,可提交接受综合社会保障援助(俗称综援)的有关证明;没有接受综援而有经济困难者,则可向医务社工申请并提交有关经济状况证明。
东华三院还提供免费的门诊服务,包括提供免费病床600张,其中200张由政府资助,其余400张则由东华三院承担;提供免费普通科和专门科门诊服务,并按政府的收费标准,代求诊者向政府缴交费用;提供免费中医普通科门诊服务,部分开支由卫生署资助。目前东华医院及广华医院的中医普通科门诊部提供免费中医内科及跌打骨伤科门诊服务。很多香港的底层人士会使用免费医疗服务,免费门诊往往有许多病人排队轮候。据统计,每年接受东华三院免费中西医门诊服务的超过100万人次。
公营医院提供安全网
曾经在香港的医院工作、目前在香港浸会大学从事教学工作的Wendy十分熟悉香港的医疗系统和制度,她认为,香港的医院发展历程可以归结为私立、慈善、公营三个阶段。目前,公营医院已经取代慈善医院,为香港结起了一张“安全网”.
前香港医院管理局主席梁智鸿说,在香港,任何市民不会因为没钱而得不到医疗,不管你穷,每个病人在公营的医院都可以得到一样的医疗服务。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香港公营医院的慈善身份
飞车2012-07-12 18:47:34 发表
经过多年的努力,香港的医疗体系十分完备,公营和私营两个医疗体系各为互补,为不同的人群服务。香港目前的医疗体系是一个税制全民医疗保障计划,市民只需交付低廉的费用,就可享用十分全面的公营医疗服务。病人如果经济有困难而不能负担医疗费用,可以到设立于公营医院的义务社会服务部申请减免收费。领取综合援助的人士可以继续豁免医疗服务收费。这样的制度,保证了香港的基层人士,也可以完全没有经济压力地接受医疗服务。支持公营医院的资金,几乎来自政府。根据文件显示,使用公营医疗服务的市民自己支付的费用只有5%左右,政府支付了几乎全部的费用,香港目前可以做到由较高收入的纳税人承担整体人口医疗服务的费用。
公营和私营两种服务相互制衡、相互平衡,在香港已经运行了100多年,经验证明这种服务体系的成功,不会有市民因为没钱而没得医。梁智鸿说,这其中也遇到了问题,就是高水平的公营医疗谁都可以用,于是公营医疗越成功,越多人来就诊。但医疗资源总是有限的,很多人来,又满足不了,这就成了问题。
尽管如此,但是瑕不掩瑜,香港医疗体系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中国内地的慈善医院想要从香港获得经验,恐怕必须从医疗制度改革做起才行。
回复该发言
公营和私营两种服务相互制衡、相互平衡,在香港已经运行了100多年,经验证明这种服务体系的成功,不会有市民因为没钱而没得医。梁智鸿说,这其中也遇到了问题,就是高水平的公营医疗谁都可以用,于是公营医疗越成功,越多人来就诊。但医疗资源总是有限的,很多人来,又满足不了,这就成了问题。
尽管如此,但是瑕不掩瑜,香港医疗体系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中国内地的慈善医院想要从香港获得经验,恐怕必须从医疗制度改革做起才行。
回复该发言
共有3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