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武汉市全面启动了“城中村综合试点改造”项目。自此,“城中村模式”成为了武汉市众多外来和本土房地产企业追捧的热点。
然而,“城中村”在地段好、土地成本低的优势背后,却难掩拆迁安置补偿价款给企业带来巨大资金压力的弊端。尤其是对部分本身资金状况就不容乐观的二三线房企来说,盲目地拿到“城中村”项目后,却有可能发现拿到的是块“烫手山芋”。
地产板块第一低价股名流置业(000667,收盘价1.97元),在2009年至今4年的时间内,先后在武汉圈了5块“城中村”,涉地面积高达2100亩,仅项目土地需支付的费用就高达百亿元。这对于总资产不到115亿元,利润年年下滑,现金流持续为负,货币资金仅约20亿元的名流置业来说,更像是一个吹大的泡泡。
值得注意的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名流置业圈到的“城中村”项目进展缓慢,盲目扩张的后遗症正在逐渐显现。
四年圈“城中村”2100亩
2002年,名流置业借壳上市,作为一家品牌并不出众的房地产企业,其最初并不引人注目。但是在2007年,名流置业通过协议和并购的方式一举收购了包括武汉、重庆、惠州在内的7家项目公司,进军全国市场。2008年初,公司更是完成了总额高达30亿元的巨额增发,其2007年末的总资产也不过25亿元,一时风光无限。
即使是在2008年出台了一系列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之后,名流置业非但没有收缩战线,反而不断地“跑马圈地”。2009年至2012年4年间,仅在武汉三镇,名流置业就频频出手揽下武汉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2009年10月12日,名流置业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武汉红骏马经贸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合作开发武汉市汉阳区江堤街邓甲村“城中村”综合改造项目。公告显示,邓甲村开发用地面积约为24.54万平方米,项目开发用地的总成本约14.70亿元。名流置业计划用此土地“建设高性价比、高品质运动活力社区,主要产品为20~30层普通住宅”。
2010年3月26日,名流置业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武汉鹦鹉沣盛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意向协议,合作开发鹦鹉村“城中村”改造项目。该项目开发面积约11.26万平方米,该项目土地获得价款约6.24亿元。
仅仅半年之后,2010年9月29日,名流置业又与武汉江岸区后湖街新湖村村委会和武汉宏润实业有限公司签订意向性协议,合作开发新湖村“城中村”改造项目。该项目开发用地10.6万平方米,土地成本为5亿元。
此后,名流置业2011年三季报披露,2011年8月2日,公司与武汉建和经贸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武汉市洪山区青菱街建和村“城中村”综合改造项目,该项目开发用地面积约27.11万平方米。
2012年6月,名流置业更是抛出“巨额”投资,提请股东大会授权不超过65亿元的额度参与武汉长丰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根据公告显示,该项目建设用地面积达到67万平方米。整体开发周期长达10年,2012年度投入就将高达20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公告内容统计发现,4年时间内,名流置业在武汉参与“城中村”改造项目共“圈地”达137.38万平方米,折合2100多亩,仅要支付的项目土地款项就高达100亿元。
业绩每况愈下
与频频大手笔拿下 “城中村”项目的金额攀升相比,名流置业的业绩却似乎坐上了“滑滑梯”。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