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没有如约而至,一直被冤枉的玛雅人算是沉冤得雪,好事的人们从几年前就开始精心布置这段预言,当然,这自欺欺人的谎言到最后只剩下调侃。温格的末日也没有到来,尽管许多双眼睛都盼着这一天到来,但正如一些良工巧匠懂得自制诺亚方舟保命,温格没有理由坐以待毙,于是他选择苟且偷生。对这样一位骨子里无比高傲的老人来说,苟且偷生所需要的又岂止是勇气?
那些看起来粗糙而笨重的球状物,是制造者对这个千疮百孔的世界最后的眷恋,要完成诺亚方舟,工艺设计固然重要,如何在嘲笑声中继续敲敲打打,才是一个制造者最无法回避的事实,有时候,嘲笑声比制造失败更伤人。对温格来说,他显然很清楚丑陋的赢下一场比赛意味着什么,仅仅是到手的3分吗?那些卫道士大概在中场休息的时候就坐不住了,统计数据在他们手中变成口诛笔伐最犀利的武器。过去那个输比分赢场面的枪手哪去了?那个围住对方一顿猛揍然后被对方偷袭得手最后轰然倒下的枪手哪去了?
之所以称这样一批专家作“卫道士”,实在是那副“代表最广大球迷根本利益”的姿态在作祟,好像球迷最在乎的不该是胜负与生死,而是球队是否每场比赛都足够高大威猛,猥琐?那就是作践自己,天理难容。卫道士们即便在5-2之后都可以站在高处指点江山,更何况场面与结果偶尔也会不兼容?如果仔细体会温格的三次换人,大概能揣摩到他逐渐向现实妥协的全过程:中前卫替下边锋、防守型中场替下边锋、中卫替下前腰,如果说一开始还有那么点遮遮掩掩,到最后算是彻底放下了身段,谁都知道摆出901阵型还被对手扳平比分该有多么惨不忍睹,但他还是决定放手一搏。
事后想想,这真是一次危险的博弈,因为这是阿森纳,因为他是温格,更因为他背后始终有那么一群卫道士在等着看戏,等着看一场末日降临到温格头上的好戏。这样的博弈实际上从潜在的收益和损失来说,根本就不对等:温格赌输的情形就略去不谈了,想象力丰富的朋友自可以描画一番,即便温格赌赢了,这里的赢是指最终赢下了比赛,收益是3个积分,这3个积分能否在赛季末起到决定性作用还另当别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压根就没想扩大比分这个指挥信息,必定会遭到“求胜欲”何在的声讨,说来可笑,好像不顾实际状况大胆压上就是“求胜”,以防守姿态保证领先优势就不是“求胜”,大概在部分人看来,英超联赛应该借鉴酋长杯的积分方式。
饶了温格吧,这位老人如今与其说在“求胜”,不如说在“求生”,君不见眼下的这支枪手,就连酋长杯都不再是囊中物了吗?维甘的进攻套路有板有眼,威尔希尔不惜体力的全场肉搏除了体现精神属性,也是全队状态欠佳疲于奔命的真实写照,而当你在比赛结束后恍然发现威尔希尔如此表现竟没有1次抢断数据,温格扮演弱旅的做法就不难理解了,因为他担心维甘的某次传中终于没有飞向看台。于是最后是阿森纳扮演了维甘,维甘扮演了阿森纳,他们不仅是把糟糕的传中学了几分神似,更让解说员由衷的赞叹:虽败犹荣。
曾几何时,虽败犹荣才是温格“求生”的最大法宝,甚至不只是温格,还包括一些真假难辨的信徒,因为行云流水的输掉比赛显得很高端,当这样的比赛被解读到扭曲,好像1-0这种足球比赛中最常见的比分都显得毫无讨论价值。现在,温格到了必须从这种氛围中抽身出来的时候,1-0就是他的诺亚方舟,丑则丑矣,用它来挨过末日却再实用不过,当一个人到了慌不择路的地步,说三道四的人又如何忍心?那条路固然不是通往天堂,却也不是指向地狱。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