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区设施 要有人情味
男,81年,已婚,女儿两岁,家庭年收入25万
我小时候住在梅花碑一带,房子是爸妈单位分的。那时候还谈不上什么小区,就是几幢临街的房子,也没有什么绿化。但是家斜对面就是梅花三胜的小公园。那时候几幢楼里都是玩伴,就在家里楼下玩,玩弹子、洋片等。忘记带钥匙的话,还可以去邻居家吃饭,不会饿肚子。更别提小偷了,基本上有个外人大家都盯着呢。现在小区的邻里关系很难这么融洽了。新小区甚至连隔壁住的是谁都不知道。
我女儿一天天长大了,我担心她以后也会像现在很多小孩一样,猫在家里上网玩游戏,缺少与同龄人面对面交往的那股生龙活虎劲。所以我希望新小区的设施能更完备,有一个好的文化氛围,这样我们对小区的依赖程度也会提高。大人、小孩在小区里都能聊,能玩,很快乐,自然就不会宅在家里,也不会开个车跑到老远的地方去玩。
解读:像浩子这样的80后人群,已构成楼市消费的主力军,他们注重自己的居住品质,除了良好的自然景观,入住人群的文化素质和修养也是其选择楼盘时要考虑的一大因素。他们尤其关注孩子的成长环境,因此能打造良好人文氛围,配套完善,亲子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丰富的楼盘会受到此类人群的特别关注。
休闲娱乐配套决定宅人比例
讲述人:阿芸 设计师
女,86年,未婚,个人年收入7万
我是在小镇上长大的,在一条街上住了九年,直到上高中。街道特别窄,两边是些小的服装店、餐馆、理发店、便利店之类的,基本上可以满足我们平常的生活需求,所有的老板都认识。特别记得有一家租书屋,老板娘跟我妈关系很好,我经常跑到她店里去看书。
现在一个人在杭州工作,回家跟上班没什么区别,都是自己家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很难得在小区里坐坐,周围没什么认识的人,也没什么好聊的。我是个爱玩爱闹的,可方圆几千米都没什么好去处,整天都是泡在网上,活生生变成宅女了。我在乎交通便捷,但更希望以后的房子能有些真正可以活动的场所,而不是下了班就关在家里。是的,就是那种小镇文化,社区文化,年轻人在一起的感觉,那会让我觉得不是孤单一个人。
解读:像阿芸这类人群工作时间不长,大多还未结婚,是不远的将来形成楼市消费的一支重要潜力股,生活便利的楼盘是其首选,最好五分钟内能搞定全部生活所需,他们看似对周围人群毫不关心,其实缺乏公共交流空间等客观因素也是致其宅在家中的重要原因,拥有更多休闲娱乐配套项目(如酒吧、羽毛球馆、阅览室等)的楼盘显然更容易受到这部分消费者的青睐。
有文化的房子才适合栖居
肖剑忠 杭州社科院副研究员:
杭州的老小区空间有限,对文化配套设施不够重视,但住户基本上来自同一个单位,邻里感情比较深,人文活动的需求能在邻里的交往中得到很大程度的满足。新的小区在这点上具有先天弱势,由于业主的流动性强,且大都无共同经历,因此很难获得文化意义上的“家园”之感。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家园文化属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让一片片高楼成为真正意义的家,让人诗意地栖居,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有眼光的开发商开始更加重视小区的文化建设,赋予房子更多的文化内涵。他们在社区打造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和设施(如篮球场、网球场,甚至足球场等),以及一些室内的文化活动室(如阅览室、茶室、酒吧等)。这些设施的打造有助于使年轻人走出房门,融入社区。此外,一些文化活动的开展也更有助于他们的认识和交往。如,让社区居民共同参与设计社区标志物,创作社区之歌以及举行一些亲子活动等。小区的治理水平随之而提高,家园的幸福感也大大增强。
回复该发言
“家园概念”全面开启,瞩目人文精神新效能
2 回复:“家园概念”全面开启,瞩目人文精神新效能
yao62369322013-01-25 07:27:32 发表
楼盘的销售情况也能反映这个问题。一些文化设施和人文氛围打造得好的楼盘,获得市场的认可度是很高的。据了解,像万科·良渚文化村这样的楼盘就卖得特别火,尽管距离主城区相对比较远,但丝毫不影响人们对它的热捧。对楼盘文化品质的追求将是大势所趋。
回复该发言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