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在准备给他孩子穿的衣服,早晚得走这一条路。其实从这之后,他的信仰和他的人性,慢慢分开了,最后选择了一条不归路。在这之前,作为一个父亲,他能做的就是这种仪式感。在他摔儿子之前,他在那儿给孩子一件一件地穿衣服,然后他想象,这是儿子的满月酒、成人礼、婚礼。(摔子)这件事一定不是别人干,一定得我自己来。谁摔?谁摔我儿子?一定是我自己。别人也许会强调他的平民化和善良,但是他的骨头太硬了,简单地来说,他是不会打,他要是会打,就是那谁了!”这一段两分钟的视频在网上比较火,电视剧《赵氏孤儿》的化妆间,饰演程婴的吴秀波给导演阎建钢说戏,他的声音在周围演员、工作人员的玩笑打闹声中显得有点着急,但很坚定。说到一半,导演表示十分肯定准备转身,他再拉住导演继续讲。
我们的采访被定在吴秀波最近光顾较多的一间茶社,茶间泥墙秸秆顶,颇有点《赵氏孤儿》片场的感觉。落座不到两分钟,提及这段视频,吴秀波即滔滔不绝地开始给记者讲戏,其间少有记者打断和追问。《赵氏孤儿》即将上演,差不多这算是“程婴”正式接受的第一个完整的采访,唯第一人称,听吴秀波说戏才对得起他对程婴这个角色的解读,也更方便完整表达秀波的本意。
“对抗、尊重与牺牲:我看到了程婴的三种力量”
接到《赵氏孤儿》不到两周,我就后悔了:这是古装戏。以前演过的所有戏,包括年代戏,我都希望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有真实的交流。而《赵氏孤儿》的衣服、语言等和现实生活都有差距。我很不喜欢任何虚假的东西,比如,化妆粘的假胡子,一开始都让我浑身不舒服到完全不能忍受。
回想我的表演之路,虽然会有磨砺和艰苦,但一路走来还算顺畅,大部分角色都还在我可把控和克服的范围内,《黎明之前》《心术》等等虽然不自满自负,但还自信。可是这部古装巨制,如何能让我更贴近生活?
进组第一周都是大灾大难大是大非的戏,我慢慢地有了一个体会:古人和现代人最大的区别,不单单是胡子、衣服、语言的不同,那个时代的人,有礼!现在没有了。现在所谓的礼貌客气,不是礼。礼是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的约束,是对生命的敬意,是中国悠久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形态。礼就是法。社会没有法律,一言不合就可操刀而起。没有礼仪也一样。
春秋时期多是对抗的力量,以及由此驱动的掠夺和征战,所以古人找到了第二重力量,礼,也即尊重。见面低头鞠躬,即是尊重的力量之一。到这个层面时,我跨越了自己的第一个障碍,找到了与戏中人物交流的状态。
拍戏到第三周左右,进入剧本的第14集,程婴摔子救孤。那些天,我确实绝望崩溃了。我开始认为自己的选择万分的不理智,自以为可以演所有的角色,但现在发现我不能。很多人以为摔子只是一个动作,做做样子就好了,不是,戏得从内心深处来。我是两个儿子的父亲,我怎么可能摔死一个孩子?整整那一个月,天都是阴的。每碰到一场戏,每要做一个交流,我都会觉得张不开嘴,心在不停地狂跳,整个人在哆嗦。我的搭档是孙淳,扮演屠岸贾,他对我说,秀波,我觉得这部戏你可能撑不完了。其实我的身体蛮壮的,那段时间却一直不好,心脏不好,孙淳老师还给我找来药。
程婴摔子这出戏,这次《赵氏孤儿》之前也有人找我演过,我不接,我过不了这个坎儿。直到我在戏里看到第三重力量,牺牲的力量。在这个地球上,打不过狗熊,你可能活下去或者死去,这是对抗的力量;没有空气和水,你一定会死,这是尊重的力量;没有阳光的地方,也肯定是死,不停燃烧的太阳就是牺牲的力量。我从程婴身上看到了这重力量。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