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征 一部名为叛逆的心灵史
1 黄征 一部名为叛逆的心灵史
whyme7772013-01-28 12:25:13 发表
12月8日的奥体演唱会后,黄征醉了——既为流光般的快感,也为经历了多年误读后的释放。这次释放来得有些晚,却又“晚”得刚刚好:从幕后到台前,他用12年写就了一本只有“回头看”才能更凸显价值的笔记,其中,绝大部分“剧情”转折都源自于一种天生的叛逆。他有过直来直往的追求,但最终,“你宁愿迂回、宁愿忍一时,因为明白了这点,心态也就不再拧巴了。
叛逆序章:早晚要当艺人
2000年,金海心《那么骄傲》的MV里出现了一个身穿白色T恤、工装裤,寸头,背着黑色斜挎包的男主角。有意无意间,导演刘江把剧情设置成了类似《向左走,向右走》的故事,他让男女主人公怀揣某种必须完成的目标,在北京城不断擦身而过,直至邂逅于深夜的一场玫瑰花雨。这是黄征在大众面前的首次亮相,英挺、沉默,带着一丝日后被广为流传的文艺气息。那一年,他24岁,加盟内地索尼音乐制作部不满3载,令金海心一炮而红的专辑《把耳朵叫醒》就出自他之手。
刘江最初想找一名职业演员来和金海心对戏,在会议室,他提了几点硬件上的要求,包括男主角的身高不得低于1.75米。金海心漫不经心地说,那还找什么啊,隔壁屋就有一个,长得挺精神的。报着试一试的态度,刘江推门走进制作部的办公室,当众征求黄征的意见,没想到他一口答应。同事揶揄他,你可别演,太傻——在不少制作人心中,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有必要走向台前,而是专心于享受幕后的控制权——但黄征显然和他们想的不一样。
“进索尼第一天起我就居心不良,我知道自己早晚要当艺人,只是我绝对不当那种只会拿着麦唱歌的机器。”而那时的黄征,已经积累了不少拿得出手的作品,甚至在1999年年底的“‘健牌’中国原创歌曲总评榜”,他一人就拿下了年度十大金曲中的两个名额,并在四大幕后类奖项中,和张亚东(最佳制作人)、三宝(最佳作曲)、郭亮(最佳编曲)并驾齐驱,用一首《望乡》收获了“最佳作词”,“所以圈里很快就炸开了,被人家认知得很快。”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开始了些许的膨胀。
那一阶段的索尼,由刘欢、毛宁、陈明和金海心挑起了内地流行音乐港台化模式的大梁,投资上非常大胆,“那会儿我们用的是儿艺的录音室,3800块一天,平均下来一个案子至少大几十万。”索尼用充足的预算、相对自由的管理方式和大展宏图的愿景,“替”黄征养成了较真的制作风格。他曾把杨钰莹关在录音室不让出来,“最后给说哭了。”只不过,他的终极目标不在制作人领域,或者说,他学生时代埋下的舞台梦从来就不曾褪色,制作人更像是一种“曲线救国”的策略,而《那么骄傲》的MV,正式引爆了他的野心。
叛逆正传: 至少骨子里还有点傲气
《那么骄傲》后第二年,黄征签约滚石旗下的“战国时代”,以唱作俱佳的“实力型偶像歌手”出道。在名为《破晓》的首张专辑上,他倾注了海量的热情,“恨不得把十八般武艺全用上,能玩的风格都玩了一遍”,并以“让人猜不透我要用什么样的和声,用哪种旋律走势”为荣。脱离了纯制作人身份的他,自信那份属于制作人的冷静不会随之而去,结果只能用“叫好不叫座”来掩盖没有任何一首歌“真正立起来了”的事实。“现在想想,我那时候太希望自己一鸣惊人了,光顾着让人觉得黄征牛逼,有功力,想法不一样,反而放了哑炮。”
回复该发言
12月8日的奥体演唱会后,黄征醉了——既为流光般的快感,也为经历了多年误读后的释放。这次释放来得有些晚,却又“晚”得刚刚好:从幕后到台前,他用12年写就了一本只有“回头看”才能更凸显价值的笔记,其中,绝大部分“剧情”转折都源自于一种天生的叛逆。他有过直来直往的追求,但最终,“你宁愿迂回、宁愿忍一时,因为明白了这点,心态也就不再拧巴了。
叛逆序章:早晚要当艺人
2000年,金海心《那么骄傲》的MV里出现了一个身穿白色T恤、工装裤,寸头,背着黑色斜挎包的男主角。有意无意间,导演刘江把剧情设置成了类似《向左走,向右走》的故事,他让男女主人公怀揣某种必须完成的目标,在北京城不断擦身而过,直至邂逅于深夜的一场玫瑰花雨。这是黄征在大众面前的首次亮相,英挺、沉默,带着一丝日后被广为流传的文艺气息。那一年,他24岁,加盟内地索尼音乐制作部不满3载,令金海心一炮而红的专辑《把耳朵叫醒》就出自他之手。
刘江最初想找一名职业演员来和金海心对戏,在会议室,他提了几点硬件上的要求,包括男主角的身高不得低于1.75米。金海心漫不经心地说,那还找什么啊,隔壁屋就有一个,长得挺精神的。报着试一试的态度,刘江推门走进制作部的办公室,当众征求黄征的意见,没想到他一口答应。同事揶揄他,你可别演,太傻——在不少制作人心中,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有必要走向台前,而是专心于享受幕后的控制权——但黄征显然和他们想的不一样。
“进索尼第一天起我就居心不良,我知道自己早晚要当艺人,只是我绝对不当那种只会拿着麦唱歌的机器。”而那时的黄征,已经积累了不少拿得出手的作品,甚至在1999年年底的“‘健牌’中国原创歌曲总评榜”,他一人就拿下了年度十大金曲中的两个名额,并在四大幕后类奖项中,和张亚东(最佳制作人)、三宝(最佳作曲)、郭亮(最佳编曲)并驾齐驱,用一首《望乡》收获了“最佳作词”,“所以圈里很快就炸开了,被人家认知得很快。”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开始了些许的膨胀。
那一阶段的索尼,由刘欢、毛宁、陈明和金海心挑起了内地流行音乐港台化模式的大梁,投资上非常大胆,“那会儿我们用的是儿艺的录音室,3800块一天,平均下来一个案子至少大几十万。”索尼用充足的预算、相对自由的管理方式和大展宏图的愿景,“替”黄征养成了较真的制作风格。他曾把杨钰莹关在录音室不让出来,“最后给说哭了。”只不过,他的终极目标不在制作人领域,或者说,他学生时代埋下的舞台梦从来就不曾褪色,制作人更像是一种“曲线救国”的策略,而《那么骄傲》的MV,正式引爆了他的野心。
叛逆正传: 至少骨子里还有点傲气
《那么骄傲》后第二年,黄征签约滚石旗下的“战国时代”,以唱作俱佳的“实力型偶像歌手”出道。在名为《破晓》的首张专辑上,他倾注了海量的热情,“恨不得把十八般武艺全用上,能玩的风格都玩了一遍”,并以“让人猜不透我要用什么样的和声,用哪种旋律走势”为荣。脱离了纯制作人身份的他,自信那份属于制作人的冷静不会随之而去,结果只能用“叫好不叫座”来掩盖没有任何一首歌“真正立起来了”的事实。“现在想想,我那时候太希望自己一鸣惊人了,光顾着让人觉得黄征牛逼,有功力,想法不一样,反而放了哑炮。”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黄征 一部名为叛逆的心灵史
whyme7772013-01-28 12:25:13 发表
真正让他一鸣惊人的是第二张专辑《爱情诺曼底》,尤其是同名主打歌和与羽·泉合唱的《奔跑》,几乎以席卷之势为黄征带来了千军万马的声誉。他赶在一个歌手最适合成名的年纪里,一炮而红。随后,马不停蹄的商演占据了他的全部时间,最频繁的时期,他一天要飞三座城市,“南京、上海、成都,第一站在南京,演完了坐火车直接拉到上海,之后再赶到下一个城市,唱了三遍《爱情诺曼底》,自己都觉得太玩命了。”
但此时黄征还没有意识到,《奔跑》和《爱情诺曼底》将成为他日后难以撼动的两块磐石。2009年加盟太合麦田是他计划中“接地气”的转型之举,他接连发表了两张专辑《我是谁的谁》和《卖》,目的是想“完全跳离出以前那种风花雪月的东西,写出我对都市生活的看法,以及一些混乱,一些失望”。然而,大众媒体,尤其是中央级媒体对他的新作毫无兴趣,大型晚会导演组会不留情面地划掉他上报的《我是谁的谁》或《卖》,替以《奔跑》,“唱得我都快吐了。我自认为是有社会责任感的音乐人,不是那种用小调骗钱的……对,我需要钱,也知道自己商演走得好,可至少我骨子里还有点傲气。”
写《我是谁的谁》时,黄征抱着“市场已经完蛋了”的想法,开始琢磨怎样描绘过去不被允许渲染的事实。某晚,他窝在夜店的卡座里,打量着舞池里来回扭动的红男绿女,“不认识的都能眉飞色舞,心里都带着各自的想法,出门前都做好了跟一个陌生人回家的打算。什么时候起,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变得这么容易了?”
于是有了那部被《南方都市报》记者冠以“史上最黄MV”名号的《我是谁的谁》。在这部MV里,“一夜情”和“性”这两个普遍存在却又被心照不宣地回避了的话题得到了足够充分的展现。文章见报后,MV立刻遭遇了禁播的待遇,而同时,它在网络引起的争议又不亚于当年大众对《爱情诺曼底》的褒扬。“我做这事儿,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想还在这个行当的时候,把所有的想法和状态都带出来,没什么好后悔的。我不是欠考虑,相反,我考虑得更多,难道我不拍,就当大家都不知道这情况了?”
叛逆后传: 无法挣脱是每个人的常态
“夜店识人”的经历为黄征提供了另一种体验生活的可能。去年深秋,他参与了导演马志宇系列微电影《真心话大冒险》的终极篇。读完剧本后,他推翻了马志宇为他设定的角色,“那种玩帅耍酷的我一点都不感兴趣”,而是主动挑选了同志题材。聊剧本的时候,窗外下着大雨,结尾处的台词“如果当年咱们也能更勇敢一点”让黄征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他决定演,“演完不管挨不挨骂,只想尽全力。”
开拍前夜,黄征蓄了两天没刮的胡子,戴着鸭舌帽和黑框眼镜,只身走进了北京某家著名Gay吧。他点了一瓶啤酒,坐在吧台,观察两个男人是如何表达感情的。他并没有所谓的紧张,“说白了我不是,被拍着也无所谓。”但令他始料不及的是,微电影掀起的八卦还是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的生活。尽管他刻意避免了回应,甚至不去看评论,但依旧有类似“这么多年你隐藏得真好”的话传到他耳里,甚至有同志在他微博留言“求交往”。在他的百度贴吧,30%的歌迷认为他演得“不俗”、“挺像那么回事儿”,更多的是对他此举的不解。“其实我对电影里那种生活状态是有共鸣的,我每天也浸泡在都市,但没办法,无法挣脱;或者说‘无法挣脱’是每个人的常态,只看你想挣脱的是什么。我这样叫不循规蹈矩吗?可能也是,但等我年纪大了,这些反叛也许会是我心灵史的一部分。心灵史,就应该心无旁骛吧,有想法,不辜负我这十几年来的青春。”
回复该发言
但此时黄征还没有意识到,《奔跑》和《爱情诺曼底》将成为他日后难以撼动的两块磐石。2009年加盟太合麦田是他计划中“接地气”的转型之举,他接连发表了两张专辑《我是谁的谁》和《卖》,目的是想“完全跳离出以前那种风花雪月的东西,写出我对都市生活的看法,以及一些混乱,一些失望”。然而,大众媒体,尤其是中央级媒体对他的新作毫无兴趣,大型晚会导演组会不留情面地划掉他上报的《我是谁的谁》或《卖》,替以《奔跑》,“唱得我都快吐了。我自认为是有社会责任感的音乐人,不是那种用小调骗钱的……对,我需要钱,也知道自己商演走得好,可至少我骨子里还有点傲气。”
写《我是谁的谁》时,黄征抱着“市场已经完蛋了”的想法,开始琢磨怎样描绘过去不被允许渲染的事实。某晚,他窝在夜店的卡座里,打量着舞池里来回扭动的红男绿女,“不认识的都能眉飞色舞,心里都带着各自的想法,出门前都做好了跟一个陌生人回家的打算。什么时候起,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变得这么容易了?”
于是有了那部被《南方都市报》记者冠以“史上最黄MV”名号的《我是谁的谁》。在这部MV里,“一夜情”和“性”这两个普遍存在却又被心照不宣地回避了的话题得到了足够充分的展现。文章见报后,MV立刻遭遇了禁播的待遇,而同时,它在网络引起的争议又不亚于当年大众对《爱情诺曼底》的褒扬。“我做这事儿,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想还在这个行当的时候,把所有的想法和状态都带出来,没什么好后悔的。我不是欠考虑,相反,我考虑得更多,难道我不拍,就当大家都不知道这情况了?”
叛逆后传: 无法挣脱是每个人的常态
“夜店识人”的经历为黄征提供了另一种体验生活的可能。去年深秋,他参与了导演马志宇系列微电影《真心话大冒险》的终极篇。读完剧本后,他推翻了马志宇为他设定的角色,“那种玩帅耍酷的我一点都不感兴趣”,而是主动挑选了同志题材。聊剧本的时候,窗外下着大雨,结尾处的台词“如果当年咱们也能更勇敢一点”让黄征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他决定演,“演完不管挨不挨骂,只想尽全力。”
开拍前夜,黄征蓄了两天没刮的胡子,戴着鸭舌帽和黑框眼镜,只身走进了北京某家著名Gay吧。他点了一瓶啤酒,坐在吧台,观察两个男人是如何表达感情的。他并没有所谓的紧张,“说白了我不是,被拍着也无所谓。”但令他始料不及的是,微电影掀起的八卦还是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的生活。尽管他刻意避免了回应,甚至不去看评论,但依旧有类似“这么多年你隐藏得真好”的话传到他耳里,甚至有同志在他微博留言“求交往”。在他的百度贴吧,30%的歌迷认为他演得“不俗”、“挺像那么回事儿”,更多的是对他此举的不解。“其实我对电影里那种生活状态是有共鸣的,我每天也浸泡在都市,但没办法,无法挣脱;或者说‘无法挣脱’是每个人的常态,只看你想挣脱的是什么。我这样叫不循规蹈矩吗?可能也是,但等我年纪大了,这些反叛也许会是我心灵史的一部分。心灵史,就应该心无旁骛吧,有想法,不辜负我这十几年来的青春。”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黄征 一部名为叛逆的心灵史
共有3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