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设计师拿回扣现象成为行业共知的“潜规则”,消费者在怒骂时,设计师却倍感不公;当年轻的设计院校毕业生满怀梦想步入社会,却遭到行业现况无情的冲击;当所谓“艺术(装修效果图)灵感”与现实生活及商业化潮流无法交融,为求标新立异而脱离本真,人们是否感觉到中国的设计行业逐渐走入了一个怪圈?
面对年轻设计师迷茫、不平的心境,网易家居特别邀请知名设计大师戴昆老师作客网易嘉宾聊天室,与网友共同解读设计师成长的心路历程。
设计首先是一份工作
网易家居:亲爱的网易家居网友朋友下午好!今天作客网易嘉宾聊天室的是知名室内设计大师戴昆老师,首先请戴老师跟网易网友们打个招呼。
戴昆:网易的朋友大家好,设计师朋友们好。
网易家居:我觉得,从事室内设计这个行业,能像戴老师这样做到大师级人物的寥寥无几,好多人进入室内设计行业,就在一些小的家装公司、设计企业做,很多年都默默无闻,所以我想请戴老师跟大家分享一下您走向成功的历程和经验。
戴昆:其实首先得非常客观地说,这个行业很难有“大师”这个称谓,“大师”这个称谓更多是大家的客气、尊称,跟叫“师傅”、“老师”没什么区别。
设计师有知名的、不知名的,肯定有区别,可能和你工作的范围有关系,就像我们聊的,你做家装,一户户地做客户,相对来说你比较难以让大家知道,比如我们从事的领域是样板间,样板间本身是向公众开放的,所以它更容易被媒体、被大家知道,也有相应的一些宣传手段,它更容易被知道,仅此而已。
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都是在同样一个行业里,做家装也罢,做样板间也罢,都是同一个行业,这里面不应该有太多差别,我认为这本身其实不太公平,只是工作性质不一样而已。
知名设计师戴昆作客网易嘉宾聊天室
网易家居:您开始做设计师就选择了样板间方向吗?
戴昆:其实不是,完全是市场诱导的原因。就我个人大学毕业以后的职业生涯来说,我做建筑设计的时间远远长过做室内设计的时间,做室内设计完全是市场需求,从公司的角度来说为了顺应市场需求,有这样的需求,有这样的客户,你要不要做,能不能做,能不能服务他们,完全是因为市场诱导的原因这样过来的。其实这个行业里的很多人都是这样,比如大家熟知的类似于梁志天、邱德光、李伟明等很多设计师,其实他们都是建筑学毕业,都是去做建筑师的,但建筑师市场可能小得不得了,尤其是在港台地区,所以就去做了另一个市场。作出了成绩,这更多都是因为市场面更宽。
对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来说,有时候其实没把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设计师这个行业首先必须当它是个职业,现在很多年轻设计师能看到的问题就是,太多把自己的职业理想、职业抱负和眼前的职业阶段结合在一块儿,所以他们会变得很苦闷。几乎是每天在微博上,有明的,也有私信的,各种年轻设计师跟我表达苦闷,换句话说,他们觉得他们做的不是设计,他们觉得他们做的是工作,是在完成一个工作量,但不是自己想要的设计。
我跟他们说其实这就是设计,设计本来就是一份工作。其实有时候,我父母也会跟我说,你都一把年纪了,每天早上七点钟起床(装修效果图)上班,晚上七八点甚至是八九点钟下班,是不是太辛苦了。我就跟他们说,这就是我的一份工作,我们家门(装修效果图)口小区里扫地的阿姨,她早上比我起得还早,晚上下班比我还晚,她的收入远远低过我,从这点来说,其实我们做设计师的应该可以满足。这就是你要接受的工作性质的一部分,因为做设计本身是个商业活动,别人付钱找你,解决别人的生活问题。
回复该发言
戴昆:把设计看作一个职业
2 回复:戴昆:把设计看作一个职业
gucci04032013-01-28 13:24:17 发表
如果客户的喜好和你一样,那大家都挺开心的,但如果那个客户喜欢的不是你喜欢的,这是一份职业,你有必要让他开心,而不是让你自己开心,我觉得这很正常。
当然,当你做到一定年纪,你的选择范围更广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做还是不做。这东西不是我喜欢的,或者根本我就不会,我可以告诉客户我不会做,但在你的职业还没有打开之前,换句话说,你的生意还没那么好之前,客户的要求你都应该尝试一下,看看是不是能做好。
自我创作不应是设计追求的目标
,我发现实际上在校毕业的学生们,设计作品里展现了很多有灵性的东西,但也有一些天马行空,不会像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产品这样具有实用性、功能性。当很多毕业的学生进入社会以后,确实经历过一段迷茫期,他们某些方面的天赋和灵性反而受到压制了,像您刚说的,这是一份职业,他们的确应该为这份工作、这个职业、这种商业化的趋势服务,但是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灵感充分发挥而不被现实所限制呢?
戴昆:我觉得这有几方面的问题,首先第一点是同学们自己没有问题,他们是无辜的。就产品设计这个领域来说,一方面的问题在学校,但也不能说学校有很大的问题,因为对于一个设计院校来说,它需要设置全面型的专业。即便有一些专业短期来看它的就业,它的专业方向有问题,但长期来看它是必须要存在的。比如产品设计,这是一个大的门类,必须要存在。
问题比较大的可能是社会,比如现在我们国内的家居厂家,并没有意识到他需要做设计,需要用设计来引领自己的方向。现在认识到的厂家越来越多,可能刚刚开始,对于有认识的厂家来说选择做设计,他会找个有名的设计师,还没到给年轻人机会的程度。
大部分厂家其实很满足于去米兰展、巴黎展拍照片,然后回来山寨。我经常跟厂家朋友们聊天,其实对产品设计这个专业,目前中国并不需要本科生,甚至于不需要专科生,职高学生就够了,不就是照一张照片把它翻成CD、图纸嘛,然后去打版车间里盯着打版。更多时候我觉得我们有能力的一些企业应该想办法保护这部分力量。今年我们自己公司是从央美产品工作室选了两个毕业展非常优秀的孩子,他们做产品,在车间里自己奋战几个月,完成度很高,很吃苦耐劳。我跟他们解释的一件事情是,在现在产品还没有到很好时期的时候,我能做的事情就是把你们藏起来,我给你们稳定的工作,让你们先在室内设计领域开阔自己的视野,认识到未来哪些东西是市场上需要的,你们产品设计的本事先把它藏起来。当你有很好的想法,你把它做完了,把它实现,放到市场上,然后在第一分钟就被别人拷贝,你也得不到好的收益,这时候你甚至会怀疑这个职业的未来,所以现在我能做的就是让你不做,把你的毕业作品收起来,藏起来,然后我们先去适应这个社会,做我们力所能及的工作,然后等待社会的那个时代到来,这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
厂家在复制我们的设计,在用我们的设计赚钱,我们觉得正常,现在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我们不苛责任何厂家,当有一天他们认识到他们需要更整体的、更系统的用设计带动自己的产业发展时我们再展开合作,但这一两年我们发现越来越多了,至少来找我们公司的各种厂商越来越多了,这是个好的现象,所以那个时代快来了。
网易家居:的确,现在家居企业更加注重原创设计了,今年的米兰展也是第一次有原创的家居作品带到展上去,说明这一天肯定不会很久远。
戴昆:其实有两方面的问题导致这一天来得比较慢。一方面的问题是厂家的问题。但你现发现越来越多的厂家在跟国际接轨,发现这个游戏规则,其实设计是话语权的争夺,没有设计就没有话语权。
回复该发言
当然,当你做到一定年纪,你的选择范围更广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做还是不做。这东西不是我喜欢的,或者根本我就不会,我可以告诉客户我不会做,但在你的职业还没有打开之前,换句话说,你的生意还没那么好之前,客户的要求你都应该尝试一下,看看是不是能做好。
自我创作不应是设计追求的目标
,我发现实际上在校毕业的学生们,设计作品里展现了很多有灵性的东西,但也有一些天马行空,不会像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产品这样具有实用性、功能性。当很多毕业的学生进入社会以后,确实经历过一段迷茫期,他们某些方面的天赋和灵性反而受到压制了,像您刚说的,这是一份职业,他们的确应该为这份工作、这个职业、这种商业化的趋势服务,但是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灵感充分发挥而不被现实所限制呢?
戴昆:我觉得这有几方面的问题,首先第一点是同学们自己没有问题,他们是无辜的。就产品设计这个领域来说,一方面的问题在学校,但也不能说学校有很大的问题,因为对于一个设计院校来说,它需要设置全面型的专业。即便有一些专业短期来看它的就业,它的专业方向有问题,但长期来看它是必须要存在的。比如产品设计,这是一个大的门类,必须要存在。
问题比较大的可能是社会,比如现在我们国内的家居厂家,并没有意识到他需要做设计,需要用设计来引领自己的方向。现在认识到的厂家越来越多,可能刚刚开始,对于有认识的厂家来说选择做设计,他会找个有名的设计师,还没到给年轻人机会的程度。
大部分厂家其实很满足于去米兰展、巴黎展拍照片,然后回来山寨。我经常跟厂家朋友们聊天,其实对产品设计这个专业,目前中国并不需要本科生,甚至于不需要专科生,职高学生就够了,不就是照一张照片把它翻成CD、图纸嘛,然后去打版车间里盯着打版。更多时候我觉得我们有能力的一些企业应该想办法保护这部分力量。今年我们自己公司是从央美产品工作室选了两个毕业展非常优秀的孩子,他们做产品,在车间里自己奋战几个月,完成度很高,很吃苦耐劳。我跟他们解释的一件事情是,在现在产品还没有到很好时期的时候,我能做的事情就是把你们藏起来,我给你们稳定的工作,让你们先在室内设计领域开阔自己的视野,认识到未来哪些东西是市场上需要的,你们产品设计的本事先把它藏起来。当你有很好的想法,你把它做完了,把它实现,放到市场上,然后在第一分钟就被别人拷贝,你也得不到好的收益,这时候你甚至会怀疑这个职业的未来,所以现在我能做的就是让你不做,把你的毕业作品收起来,藏起来,然后我们先去适应这个社会,做我们力所能及的工作,然后等待社会的那个时代到来,这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
厂家在复制我们的设计,在用我们的设计赚钱,我们觉得正常,现在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我们不苛责任何厂家,当有一天他们认识到他们需要更整体的、更系统的用设计带动自己的产业发展时我们再展开合作,但这一两年我们发现越来越多了,至少来找我们公司的各种厂商越来越多了,这是个好的现象,所以那个时代快来了。
网易家居:的确,现在家居企业更加注重原创设计了,今年的米兰展也是第一次有原创的家居作品带到展上去,说明这一天肯定不会很久远。
戴昆:其实有两方面的问题导致这一天来得比较慢。一方面的问题是厂家的问题。但你现发现越来越多的厂家在跟国际接轨,发现这个游戏规则,其实设计是话语权的争夺,没有设计就没有话语权。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戴昆:把设计看作一个职业
gucci04032013-01-28 13:24:17 发表
他们发现这个问题了,但是,他们在找寻合作伙伴的时候,在另一方面还存在问题,我们的设计师自己本身也还存在一部分的幼稚问题,比如国内原创这件事。其实我一直反对“原创”一词,每一个设计师认真做出来的设计,都一定是原创的设计,要用原创一词来标榜什么?我们发现更多产品设计师是用“原创”一词来标榜它的特殊性,一些年轻的设计师认为这是一个捷径,我做得更怪、更特别,因为这个我更容易出名,但这种方向会让那个产品设计走向越来越多的极端小众,换句话说,它的市场面会越来越小。
做一把椅子(装修效果图),坐着不舒服,但长得很奇怪,这就是我评价国内“原创”的说法。“原创”这两个字的标签经常是代表着难看的与众不同。它必须很难看,但它要与众不同,同时它没有市场,这是媒体欢迎的。而一个坐着很舒服的沙发(装修效果图),一把椅子,我们每个人在家里买家具都会买这样的,但做这样的家具很难出名,很难博到媒体的关注。今天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怪圈,在市场上卖的主流家具,每个人家里都会用的家具,其实没有中国设计师愿意做这些设计,都是外国设计师的设计,中国设计师一窝蜂去做那些很奇怪的,长得奇形怪状的东西,这些东西没市场,也卖不掉,但他们至少能混个媒体喜欢,能上杂志,这部分其实也直接导致我们的厂家不愿意跟中国设计师合作。
现在很多中国设计师还停留在表现自我的阶段,其实人家请你做设计,人家是要做生意赚钱的,这东西是要走向市场的,而你只图自己做得高兴,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其实在这整个商业游戏里,我们的设计师不够商业,我们的设计师还没有认清楚这个游戏的规则。就像我们做样板间,很多设计师接到样板间项目,接到很高造价的项目,他就只是想花更多的钱做更稀奇、更离奇的效果出来,然后满足自我的创作欲,其实样板间是拿来卖房子的,而买房子的人是要过日子的,如果你做的房子不能很好地用来过日子,这件事儿本身就没意义了,这是很多设计师希望做样板间而又做不好的原因。
像央视《交换空间》那样的设计,我一直在说,那是碰到设计师底线的设计,换句话说,它是把设计师的职业操守拉到应该具有的底线以下,其实那是一个非常恶毒的事情,它误导了很多年轻设计师。我曾经在另外一个场合跟那个栏目的主持人、编导谈过这件事儿,他们问我,“这个节目会那么差吗?”我说这个节目,不能说它的制作或别的什么差,但它却是对年轻设计师的诱导,是人生方向、职业观上的差,完全背道而驰。一个年轻的中产家庭,我们有一室一厅、两室一厅的房子,有几万块钱预算,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这几万块钱,如果是你自己家,你希望做什么?如果是小几万块钱,对我来说,一个更好的冰箱,一个更好的电视机,它能解决我生活的问题。如果是一个大的几万块钱,也许是一个更整洁的厨房,或者一个更便利、更赏心悦目的卫生间,对我来说是生活的极大改善,但绝对不是那些视觉游戏。当你面临这样一个真实的家庭,它有了几万块钱,你拿这个钱去做满足自我的视觉游戏,从根本上来说,你做一个设计师就是不合格的。
知名设计师:戴昆
网易家居:您提出这个问题,是设计界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纯艺术(装修效果图)与实用性、商业化结合的问题,您有没有想过未来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引导年轻设计师更好地处理这类问题?
回复该发言
做一把椅子(装修效果图),坐着不舒服,但长得很奇怪,这就是我评价国内“原创”的说法。“原创”这两个字的标签经常是代表着难看的与众不同。它必须很难看,但它要与众不同,同时它没有市场,这是媒体欢迎的。而一个坐着很舒服的沙发(装修效果图),一把椅子,我们每个人在家里买家具都会买这样的,但做这样的家具很难出名,很难博到媒体的关注。今天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怪圈,在市场上卖的主流家具,每个人家里都会用的家具,其实没有中国设计师愿意做这些设计,都是外国设计师的设计,中国设计师一窝蜂去做那些很奇怪的,长得奇形怪状的东西,这些东西没市场,也卖不掉,但他们至少能混个媒体喜欢,能上杂志,这部分其实也直接导致我们的厂家不愿意跟中国设计师合作。
现在很多中国设计师还停留在表现自我的阶段,其实人家请你做设计,人家是要做生意赚钱的,这东西是要走向市场的,而你只图自己做得高兴,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其实在这整个商业游戏里,我们的设计师不够商业,我们的设计师还没有认清楚这个游戏的规则。就像我们做样板间,很多设计师接到样板间项目,接到很高造价的项目,他就只是想花更多的钱做更稀奇、更离奇的效果出来,然后满足自我的创作欲,其实样板间是拿来卖房子的,而买房子的人是要过日子的,如果你做的房子不能很好地用来过日子,这件事儿本身就没意义了,这是很多设计师希望做样板间而又做不好的原因。
像央视《交换空间》那样的设计,我一直在说,那是碰到设计师底线的设计,换句话说,它是把设计师的职业操守拉到应该具有的底线以下,其实那是一个非常恶毒的事情,它误导了很多年轻设计师。我曾经在另外一个场合跟那个栏目的主持人、编导谈过这件事儿,他们问我,“这个节目会那么差吗?”我说这个节目,不能说它的制作或别的什么差,但它却是对年轻设计师的诱导,是人生方向、职业观上的差,完全背道而驰。一个年轻的中产家庭,我们有一室一厅、两室一厅的房子,有几万块钱预算,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这几万块钱,如果是你自己家,你希望做什么?如果是小几万块钱,对我来说,一个更好的冰箱,一个更好的电视机,它能解决我生活的问题。如果是一个大的几万块钱,也许是一个更整洁的厨房,或者一个更便利、更赏心悦目的卫生间,对我来说是生活的极大改善,但绝对不是那些视觉游戏。当你面临这样一个真实的家庭,它有了几万块钱,你拿这个钱去做满足自我的视觉游戏,从根本上来说,你做一个设计师就是不合格的。
知名设计师:戴昆
网易家居:您提出这个问题,是设计界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纯艺术(装修效果图)与实用性、商业化结合的问题,您有没有想过未来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引导年轻设计师更好地处理这类问题?
回复该发言
4 回复:戴昆:把设计看作一个职业
gucci04032013-01-28 13:24:17 发表
戴昆:我觉得就是划界的问题,因为环艺这个专业更多时候是在美院开设,开设的时候出于对这个专业未来的保护,所以它的专业名称会叫“环境艺术设计”,“艺术”这两个字一加就变得……很多时候,它到底是设计还是艺术,其实要切开的这件事非常简单,艺术和设计不是一回事。
艺术是可以自我表达的,甚至于一个作品让你产生厌恶,让你产生愤怒或别的什么,都是正常的,但是设计不是,设计从一开始就是个商业行为,我接受一个委托,拿到一笔费用,为你解决一个困难,你要解决的困难是什么?你需要一把椅子(装修效果图),需要坐下,坐得舒服,如果你只是把这件事儿简单理解为自我表达,可能你从根儿上就曲解了这件事情。
室内设计、家装设计,首先是个实用技术,在技术环节上不能犯错误,你的厨房(装修效果图),你的卫生间(装修效果图)要好用,要整洁、卫生,同时你应该尽可能用低的代价让它变得好看,而好看永远不是第一位的,好用、安全才是第一位的。我们现在很多时候在这些地方会模糊,很多年轻设计师会更多在意自我,他们会觉得这个设计要我喜欢才是好设计。其实这个错了,从出发点上来说,如果有选择余地的话,做完的设计你都喜欢,但评判一个设计要看你的业主喜欢不喜欢,如果在你喜欢的范围内做到他们满意,他们舒适、高兴、快乐的生活,做到那样的房子,才是最高的本事,如果你就是简单的满足自我,那你可以去做画家,可以陷入纯艺术的自我创作,但它不应该是追求的目标。
我们的很多设计师经常片面强调这一点,大家会觉得菲利普斯塔克即便是做小玩意儿,一个苍蝇拍都可以变成艺术品,我为什么不可以,其实必须看到在产品设计师和家居设计师里都有一些人在一些特定时间段上,他的产品设计和艺术在一个点上交接了,所以这件东西进到了艺术馆(装修效果图)里成为了艺术品,但这个事儿本身不是产品设计师追求的,而追求这个事儿很可怕。通俗点儿来比喻,不是每一个唱歌念不清楚词的人都可以出名,周杰伦只是一个点,是在那一个瞬间,大众审美到这儿了,流行的风潮到这儿了,而他恰巧又有音乐功底,但其实有那个功底的人有很多,那件事儿不是我们要追求的,如果你作为一个唱歌的人,你表达自己想要的音乐,表达自己想要的感情是真的,但出名这件事儿,天时地利人和,如果奔着那个去,可能你既出不了名,也做不好设计。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认可这是一份职业,做好自己的设计才是真的。
名利其实很难去追,当然你还可以理解的另外一件事儿是,所谓出名这件事儿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有多少歌星,突然曝光率增加,然后瞬间消失,进入黑洞。我经常开玩笑地讲,每个人都有这种梦想,每天都在想为什么聚光灯、摄像机都对着他们,不对着我?但你要想,当它们突然对着你的时候,你表达什么?你平时在不在学习,在不在思考,是不是在认真地做事情,所有你做的工作能不能经得起被那么多灯照着,如果经不起的话,你应该希望它晚点儿来,更多做一些工作、研究,更多学习,让自己经得起考验的时候再出去,如果急着出去的话,你是让大家审美还是审丑?其实很多时候,很多年轻孩子为了“出来”一下,经常性地展现特殊的那一面,那一面有可能是丑的。
设计师拿回扣源于两大因素
网易家居:设计这个行业本身的特质就会让一些年轻的、拥有梦想的、刚步入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有渴望成名的想法。但如您所说,出名需要一定的积累和功底才能实现。那么不追求名,剩下的就要想到利了,一些设计师和网友认为,中国设计行业薪酬结构不是很合理,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回复该发言
艺术是可以自我表达的,甚至于一个作品让你产生厌恶,让你产生愤怒或别的什么,都是正常的,但是设计不是,设计从一开始就是个商业行为,我接受一个委托,拿到一笔费用,为你解决一个困难,你要解决的困难是什么?你需要一把椅子(装修效果图),需要坐下,坐得舒服,如果你只是把这件事儿简单理解为自我表达,可能你从根儿上就曲解了这件事情。
室内设计、家装设计,首先是个实用技术,在技术环节上不能犯错误,你的厨房(装修效果图),你的卫生间(装修效果图)要好用,要整洁、卫生,同时你应该尽可能用低的代价让它变得好看,而好看永远不是第一位的,好用、安全才是第一位的。我们现在很多时候在这些地方会模糊,很多年轻设计师会更多在意自我,他们会觉得这个设计要我喜欢才是好设计。其实这个错了,从出发点上来说,如果有选择余地的话,做完的设计你都喜欢,但评判一个设计要看你的业主喜欢不喜欢,如果在你喜欢的范围内做到他们满意,他们舒适、高兴、快乐的生活,做到那样的房子,才是最高的本事,如果你就是简单的满足自我,那你可以去做画家,可以陷入纯艺术的自我创作,但它不应该是追求的目标。
我们的很多设计师经常片面强调这一点,大家会觉得菲利普斯塔克即便是做小玩意儿,一个苍蝇拍都可以变成艺术品,我为什么不可以,其实必须看到在产品设计师和家居设计师里都有一些人在一些特定时间段上,他的产品设计和艺术在一个点上交接了,所以这件东西进到了艺术馆(装修效果图)里成为了艺术品,但这个事儿本身不是产品设计师追求的,而追求这个事儿很可怕。通俗点儿来比喻,不是每一个唱歌念不清楚词的人都可以出名,周杰伦只是一个点,是在那一个瞬间,大众审美到这儿了,流行的风潮到这儿了,而他恰巧又有音乐功底,但其实有那个功底的人有很多,那件事儿不是我们要追求的,如果你作为一个唱歌的人,你表达自己想要的音乐,表达自己想要的感情是真的,但出名这件事儿,天时地利人和,如果奔着那个去,可能你既出不了名,也做不好设计。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认可这是一份职业,做好自己的设计才是真的。
名利其实很难去追,当然你还可以理解的另外一件事儿是,所谓出名这件事儿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有多少歌星,突然曝光率增加,然后瞬间消失,进入黑洞。我经常开玩笑地讲,每个人都有这种梦想,每天都在想为什么聚光灯、摄像机都对着他们,不对着我?但你要想,当它们突然对着你的时候,你表达什么?你平时在不在学习,在不在思考,是不是在认真地做事情,所有你做的工作能不能经得起被那么多灯照着,如果经不起的话,你应该希望它晚点儿来,更多做一些工作、研究,更多学习,让自己经得起考验的时候再出去,如果急着出去的话,你是让大家审美还是审丑?其实很多时候,很多年轻孩子为了“出来”一下,经常性地展现特殊的那一面,那一面有可能是丑的。
设计师拿回扣源于两大因素
网易家居:设计这个行业本身的特质就会让一些年轻的、拥有梦想的、刚步入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有渴望成名的想法。但如您所说,出名需要一定的积累和功底才能实现。那么不追求名,剩下的就要想到利了,一些设计师和网友认为,中国设计行业薪酬结构不是很合理,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回复该发言
5 回复:戴昆:把设计看作一个职业
gucci04032013-01-28 13:24:17 发表
戴昆:一方面,设计师要以设计为生,要看你的专业水准经不经得起业主的考验。很多时候,我们的年轻设计师对各种风格、各种潮流蛮熟的,但一说过日子的事情就不灵了,但你想,一个业主,一个家庭妇女,她首先是要过日子,她请你做设计,你做的设计很好看,但完全没法儿用,她会不会信任你?首先她是有很真实的生活诉求,所以,如果我们不能很踏实地解决这些问题,你的专业度一定存疑,如果你的专业度存疑的话,你很难要到你想要的收入。如果这个恶性循环始终持续,反正给不出设计费来,设计师为了生活总是要拿点回点,这里要一点,那里要一点,这件事儿就背道而驰了。
因为业主找设计师差不多是想把整个事情交给他,因为设计师是内行,业主是外行,就好像去医院里看大夫一样,那个大夫开药的时候是按照药品回扣的高低来开,就太可怕了。
变成了很多消费者拿着药方到药店里去,大夫给我开这个药,但我觉得不能信,类似的药还有哪些便宜点儿的,我自己来挑。这个行业就变成了一个怪圈,短时间内也不能期望解决,可能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越来越多的公司能够取得正常收入的时候,开始把后面那部分断掉,值得被信任、被尊敬的设计师越来越多,也许这个规矩能慢慢好起来,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事儿。
网易家居:设计师拿回扣在这个行业已经是不争的潜规则了,大家都理解,但前不久有媒体曝出17万的瓷砖设计师回扣拿到了10万,这个点的确让人很震惊。因为现在设计行业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认为公司给他的待遇不公,认为自己是应该拿回扣的,您觉得从设计师本身的操守来讲应该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
戴昆:我觉得其实是两方面的,第一个所谓17万拿了10万的事儿,我认为是极端特例,但偶然往往容易被关注。
一个设计师,你希望他很负责,帮你选好的材料,帮你认真地盯着质量,在你家装修的半年中他可能要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你想这个设计师干一个月,他也有家,有老有小的,你说,“我付你一千块钱好了”,你觉得这事儿靠谱吗?如果你希望他很认真地为你工作,这个月可能有一两个礼拜他都要为你工作,当然你可以同时接20户,接20户,还能为你负责吗?如果你希望他只把时间投到你家里,你给不给他相应的报酬?设计师也在开车,要加油的,要付费用的要付房租的。这就变成,如果你想赢得好的服务,你就要接受这件事情。你会选择跟很好的朋友喝咖啡,我们要很好的环境,我们去很好的酒店,咖啡贵一点我们认了,在这个时候你为什么不认可?
做企业永远不说吊在空中的事儿
网易家居:一方面像您说的,源于消费者的不理解。但从另一个角度讲,您觉得这个问题是否与设计企业管理体制有关呢?
戴昆:设计师企业肯定有自己不同的企业文化,我觉得在整个行业的机制设计里,企业的问题会多一些。对于年轻的个人来说,不管从事哪个行业,要求收入增长,这无可厚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想的。但对企业来说,可能企业的问题更大一些,这个企业,这个团队,你想持续走多久,这可能是一个问题。因为这个行业里面很多企业设定的规则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年换一波人我不在乎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员工的生活、员工的感受你可以当看不见,但一个设计企业,如果想长期有自己的设计风格,自己做事情的一套文化,一套机制,都必须保持队伍的稳定。而如果要保持你队伍的稳定,队伍走多少年,人是要长年纪的,员工到三十岁的时候要结婚、生孩子、买房子,至少要租房子,他的收入要涨起来,到三十多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年纪大了,需要养家,自己有下一代了,各种压力也会上来,这个收入要极数甚至倍数上升,这对企业其实是有很大压力的。
回复该发言
因为业主找设计师差不多是想把整个事情交给他,因为设计师是内行,业主是外行,就好像去医院里看大夫一样,那个大夫开药的时候是按照药品回扣的高低来开,就太可怕了。
变成了很多消费者拿着药方到药店里去,大夫给我开这个药,但我觉得不能信,类似的药还有哪些便宜点儿的,我自己来挑。这个行业就变成了一个怪圈,短时间内也不能期望解决,可能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越来越多的公司能够取得正常收入的时候,开始把后面那部分断掉,值得被信任、被尊敬的设计师越来越多,也许这个规矩能慢慢好起来,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事儿。
网易家居:设计师拿回扣在这个行业已经是不争的潜规则了,大家都理解,但前不久有媒体曝出17万的瓷砖设计师回扣拿到了10万,这个点的确让人很震惊。因为现在设计行业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认为公司给他的待遇不公,认为自己是应该拿回扣的,您觉得从设计师本身的操守来讲应该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
戴昆:我觉得其实是两方面的,第一个所谓17万拿了10万的事儿,我认为是极端特例,但偶然往往容易被关注。
一个设计师,你希望他很负责,帮你选好的材料,帮你认真地盯着质量,在你家装修的半年中他可能要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你想这个设计师干一个月,他也有家,有老有小的,你说,“我付你一千块钱好了”,你觉得这事儿靠谱吗?如果你希望他很认真地为你工作,这个月可能有一两个礼拜他都要为你工作,当然你可以同时接20户,接20户,还能为你负责吗?如果你希望他只把时间投到你家里,你给不给他相应的报酬?设计师也在开车,要加油的,要付费用的要付房租的。这就变成,如果你想赢得好的服务,你就要接受这件事情。你会选择跟很好的朋友喝咖啡,我们要很好的环境,我们去很好的酒店,咖啡贵一点我们认了,在这个时候你为什么不认可?
做企业永远不说吊在空中的事儿
网易家居:一方面像您说的,源于消费者的不理解。但从另一个角度讲,您觉得这个问题是否与设计企业管理体制有关呢?
戴昆:设计师企业肯定有自己不同的企业文化,我觉得在整个行业的机制设计里,企业的问题会多一些。对于年轻的个人来说,不管从事哪个行业,要求收入增长,这无可厚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想的。但对企业来说,可能企业的问题更大一些,这个企业,这个团队,你想持续走多久,这可能是一个问题。因为这个行业里面很多企业设定的规则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年换一波人我不在乎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员工的生活、员工的感受你可以当看不见,但一个设计企业,如果想长期有自己的设计风格,自己做事情的一套文化,一套机制,都必须保持队伍的稳定。而如果要保持你队伍的稳定,队伍走多少年,人是要长年纪的,员工到三十岁的时候要结婚、生孩子、买房子,至少要租房子,他的收入要涨起来,到三十多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年纪大了,需要养家,自己有下一代了,各种压力也会上来,这个收入要极数甚至倍数上升,这对企业其实是有很大压力的。
回复该发言
6 回复:戴昆:把设计看作一个职业
gucci04032013-01-28 13:24:17 发表
换句话说,企业做不做这种预案?如果你完全不做这种预案,你的企业是有问题的,你可以在两三年、三四年之内冲劲很高,比如我们公司的女孩子们,都在二十多岁的时候,这时候公司是可以低成本运营的,但到30岁左右的时候,那么多女孩子,一瞬间,公司会变成幼儿园的,如果你这个公司要考虑长久,你别说什么百年企业,就说十年、二十年,还要做下去,你要接受你公司一半的女员工,这些员工要从姑娘变成妈妈,劳动效率会降低,收入反而不能降,一系列这样的问题。
网易家居:您感到做企业不太容易,但居其美业一直是设计行业中比较出色的企业,您有哪些经营上的心得呢?
戴昆:我觉得可能对我们来说,我们的领导层面都还比较年轻,自己从那个年纪过来还没有太长时间,还没有忘光,我还记得我一个月挣89.5块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挣100多块钱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们在公司里大体上还是讲究平等。不是说谁给谁打工的关系,而是我们在一起工作。收入上,年轻人不要要求跟我平等,很简单的道理,我干20年了,你干2年。我们对这家公司的投入不一样,你投入你的青春了,但我投入我前半生了,你要慢慢地涨起来,我们都可以接受这件事情。其实没有谁为谁服务、创造效益,没有谁被谁剥削。比如说一个员工,一年创造的效益,如果一个设计公司一个员工一年能够对应的设计收入是30万块钱,那么这个公司有相当一部分员工,他的年收入30万甚至于高过30万,换句话说,他自己创造的效益他自己全部拿走了,而公司呢?我还负担三险一金呢,那怎么来的这些钱呢?从更年轻的孩子身上。
年轻的孩子他们挣三万、五万的时候,他们在学习,在成长,你到那个年纪,你也可以挣那个钱,但是在这之前,你的收入是应该的,你为这个团队做贡献,那你说,他们的年纪都大了怎么办?公司不可能无限地招新人,他们都大了,他们的效率提高了,随着他们的成熟度,他们的阅历、他们犯的错误越来越少,他们的效率越来越高,所以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这是一个良性的解决方式,一个机制。对于老板来说,应该接受一个平等的观念。在我们公司里面,我觉得蛮好玩的一件事情是,《劳动法》颁布以后,年轻80后们就来跟公司商量,按《劳动法》的规定,我们应该有员工委员会,公司的重大决定应该经过员工委员会的批准。收到这个信息那一瞬间,公司就马上复印《劳动法》相关章节发给所有领导,必须开始学习,因为年轻孩子的民主意识很强,他们会拿《劳动法》跟我们说事儿,而我们一定是败了,一定是输定的,所以从此以后所有的事情一定是员工委员会、员工守则,所有东西必须坚决地被执行。所以我们公司的一个原则,一直保持员工和领导层之间开心的原则,我们所有没有列在公司守则里面的事情,只有办了,通知大家,但是永远不先说。我们可以在第一年的时候,策划全公司的人去三亚,去住五星级酒店来体验,但这件事情在所有事情处理完了以后通知大家行程,仅此而已,之前不会让大家知道。
然后我们发现这样做效果很好,我们带所有员工去意大利学习,这件事情在所有经费、所有手续解决完了以后,在收护照的时候才通知大家。一年,两年下来以后,我们发现这样对大家工作的促动、业务的学习很好的时候,我们把这件事情列入公司章程,这样大家就知道了,我们每一年有营业额的百分之多少是固定的,营业额的百分之多少被编列为这个费用,这个费用每年都在那儿,是透明的,不能挪用他用,这样就变成了制度化的东西,但在没有制度化之前,不说,这是我们恪守的原则。我们做了大家开心,但是我们永远不说吊在空中的事儿。
评价前辈的前提是正确看待自已
回复该发言
网易家居:您感到做企业不太容易,但居其美业一直是设计行业中比较出色的企业,您有哪些经营上的心得呢?
戴昆:我觉得可能对我们来说,我们的领导层面都还比较年轻,自己从那个年纪过来还没有太长时间,还没有忘光,我还记得我一个月挣89.5块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挣100多块钱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们在公司里大体上还是讲究平等。不是说谁给谁打工的关系,而是我们在一起工作。收入上,年轻人不要要求跟我平等,很简单的道理,我干20年了,你干2年。我们对这家公司的投入不一样,你投入你的青春了,但我投入我前半生了,你要慢慢地涨起来,我们都可以接受这件事情。其实没有谁为谁服务、创造效益,没有谁被谁剥削。比如说一个员工,一年创造的效益,如果一个设计公司一个员工一年能够对应的设计收入是30万块钱,那么这个公司有相当一部分员工,他的年收入30万甚至于高过30万,换句话说,他自己创造的效益他自己全部拿走了,而公司呢?我还负担三险一金呢,那怎么来的这些钱呢?从更年轻的孩子身上。
年轻的孩子他们挣三万、五万的时候,他们在学习,在成长,你到那个年纪,你也可以挣那个钱,但是在这之前,你的收入是应该的,你为这个团队做贡献,那你说,他们的年纪都大了怎么办?公司不可能无限地招新人,他们都大了,他们的效率提高了,随着他们的成熟度,他们的阅历、他们犯的错误越来越少,他们的效率越来越高,所以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这是一个良性的解决方式,一个机制。对于老板来说,应该接受一个平等的观念。在我们公司里面,我觉得蛮好玩的一件事情是,《劳动法》颁布以后,年轻80后们就来跟公司商量,按《劳动法》的规定,我们应该有员工委员会,公司的重大决定应该经过员工委员会的批准。收到这个信息那一瞬间,公司就马上复印《劳动法》相关章节发给所有领导,必须开始学习,因为年轻孩子的民主意识很强,他们会拿《劳动法》跟我们说事儿,而我们一定是败了,一定是输定的,所以从此以后所有的事情一定是员工委员会、员工守则,所有东西必须坚决地被执行。所以我们公司的一个原则,一直保持员工和领导层之间开心的原则,我们所有没有列在公司守则里面的事情,只有办了,通知大家,但是永远不先说。我们可以在第一年的时候,策划全公司的人去三亚,去住五星级酒店来体验,但这件事情在所有事情处理完了以后通知大家行程,仅此而已,之前不会让大家知道。
然后我们发现这样做效果很好,我们带所有员工去意大利学习,这件事情在所有经费、所有手续解决完了以后,在收护照的时候才通知大家。一年,两年下来以后,我们发现这样对大家工作的促动、业务的学习很好的时候,我们把这件事情列入公司章程,这样大家就知道了,我们每一年有营业额的百分之多少是固定的,营业额的百分之多少被编列为这个费用,这个费用每年都在那儿,是透明的,不能挪用他用,这样就变成了制度化的东西,但在没有制度化之前,不说,这是我们恪守的原则。我们做了大家开心,但是我们永远不说吊在空中的事儿。
评价前辈的前提是正确看待自已
回复该发言
7 回复:戴昆:把设计看作一个职业
gucci04032013-01-28 13:24:17 发表
网易家居:我知道有一些著名设计师,他们现在已经逐渐转移兴趣点,开始触及其他行业了,比如梁志天老师开始做餐饮业。您有这样的想法吗?还是会终身专注于设计行业?
戴昆:关于对前辈的看法,我觉得可以跟很多年轻设计师分享。前面那一波设计师都五十多岁奔六十岁去了,而我们这一波四十岁刚出头,下面还有一波二十多岁、三十岁的。很多年轻设计师会跟我探讨,说我的目标就是比你强。我希望三年或是五年达到你的程度。我就问他,你凭什么?如果你不比我聪明很多的话,我工作20年了,每天工作都超过12个小时,你的加速度从哪里来,用五年或十年就把我干掉。
我们对前一批的前辈设计师,也要抱这样的心态。现在有很多年轻设计师,说起一个前辈设计师就觉得,他几年以前做那个还行,现在怎么怎么样。就拿梁先生来说,我跟很多设计师分享这件事情,他十年以前的事情你今天有没有自信,你现在照那样做一个设计超过他,你不一定有。
第二件事情,你现在在30多岁、40多岁,有创造力。对于设计师来说30岁、40岁、50岁左右是最好的年龄,经验有了、创造性有了、体力也够,在这个时候你信心满满,你觉得我可以超越别人,超越自我。但你有没有信心敢说,在50多岁的时候你换另外一个领域,你依旧能做到一个高度,做到令自己满意,其实我不太敢说这件事儿,但那个你看得到,所以你不能简单地去评判一个前辈。你想明白这个事儿,其实能让自己踏实很多,他可以做到的事情我做不到,甚至我都不愿意责怪自己,也许10年以后、15年以后我也有可能,但现在这个时候我踏踏实实的好。
网易家居:相信今天和戴老师交流的对于设计师行业、设计企业,以及您对您个人发展历程的看法,会令很多年轻设计师受益,非常感谢戴老师,今天的访谈节目就到这里。
戴昆:谢谢。
(网易家居记者周丽媛)
回复该发言
戴昆:关于对前辈的看法,我觉得可以跟很多年轻设计师分享。前面那一波设计师都五十多岁奔六十岁去了,而我们这一波四十岁刚出头,下面还有一波二十多岁、三十岁的。很多年轻设计师会跟我探讨,说我的目标就是比你强。我希望三年或是五年达到你的程度。我就问他,你凭什么?如果你不比我聪明很多的话,我工作20年了,每天工作都超过12个小时,你的加速度从哪里来,用五年或十年就把我干掉。
我们对前一批的前辈设计师,也要抱这样的心态。现在有很多年轻设计师,说起一个前辈设计师就觉得,他几年以前做那个还行,现在怎么怎么样。就拿梁先生来说,我跟很多设计师分享这件事情,他十年以前的事情你今天有没有自信,你现在照那样做一个设计超过他,你不一定有。
第二件事情,你现在在30多岁、40多岁,有创造力。对于设计师来说30岁、40岁、50岁左右是最好的年龄,经验有了、创造性有了、体力也够,在这个时候你信心满满,你觉得我可以超越别人,超越自我。但你有没有信心敢说,在50多岁的时候你换另外一个领域,你依旧能做到一个高度,做到令自己满意,其实我不太敢说这件事儿,但那个你看得到,所以你不能简单地去评判一个前辈。你想明白这个事儿,其实能让自己踏实很多,他可以做到的事情我做不到,甚至我都不愿意责怪自己,也许10年以后、15年以后我也有可能,但现在这个时候我踏踏实实的好。
网易家居:相信今天和戴老师交流的对于设计师行业、设计企业,以及您对您个人发展历程的看法,会令很多年轻设计师受益,非常感谢戴老师,今天的访谈节目就到这里。
戴昆:谢谢。
(网易家居记者周丽媛)
回复该发言
共有7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