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Normal0
在云南,傣族人曾经居住的水边田坝,今日几乎难觅傣风
若说中国最被意淫的女子群体,傣女应算一个,且风头持续了整个20世纪,直到新世纪全中国对她们都丧失了新鲜感为止。在这群人还被叫作“摆夷”(也称“摆衣”)的年代,就已经有那冒着瘴气南下车里(景洪)的汉绅勇士,绘声绘色地描述此地“夷妇”毫不避讳江中沐浴的艳光,以及车里宣慰府二公主惊世骇俗的自主婚姻,所以金庸会晓得大理西南有摆夷,还用了土司们被赐的“刀”姓。国民党逃去台岛10年后,还出资投拍《水摆夷之恋》,算是爱国爱情电影,功能大抵表示河山壮阔人民多娇,并穿插了内陆人对摆夷“放蛊”妖术的奇谈以求卖座。英文片名为LoveStoryofUncivilisedGirls。若放在今时今日的台湾,这英文片名早被骂政治不正确、消费女性云云,当年却能使一些离滇地千里之外的人,对摆夷女之艳印象深刻。1980年代演过红遍两岸的电视剧《星星知我心》的台湾艺人石安妮,也曾对人称自己是摆夷人而不提父亲的拉祜族血缘,大约也是因为“摆夷”更有卖点的原故。
这种性感偶像的地位,在1959年的神州曾被杨丽坤的白族和彝族少女取而代之,傣女暂避风头。直到20年后,知青纷纷回城写青春回忆录,彼时的小清新电影《青春祭》在无意中重构了“摆夷浴女”的神话,在1980年代开放后的大约十来年,成了“到云南去”最大的动因。丽江大地震以前,版纳甚至瑞丽一直是那时屈指可数的大陆“旅行者”心中的云南一线目的地。
说起来,傣女们的确只随江而居。勐卯(瑞丽)有瑞丽江,车里有南澜掌(澜沧江),稻田里插秧和做河粉的双手若到了无江的地方,还真是不知所措,只有叫“汉摆夷”了。七八十年前的云南,红河和哀牢山东边已经由滇越铁路带来了近代的一切,西边仍然藏在萦绕芦苇的瘴气中,雾霭沉沉,少有汉人敢于冒险前往。这亦是傣人生活的界限,仿佛他们从来不惧那热气中的邪魔似的。那个后来去延安的埃德加•斯诺,上世纪20年代横穿中国旅行到高黎贡山西边的大盈江,竟然还碰到一个说英语的土司,原来是在曼德勒的英国学校上过学的,两个“civilised”的男士在昆明(微博)与曼德勒间的混沌地带相遇,也算是风尘中的知己。傣人要留他做姑爷,谁晓得这位先生哪里肯就此留恋热谷,后来成为向世界赞美红色陕北的一支好笔;而蛮人们亦不知在三十多年后,自己身边会有那么多乡亲在饥荒的恐惧中跑去瑞丽江南边居住。
史家说傣人在古时从华南不断南迁,后来终于盘踞中南半岛。这是太早太早的事情了,比较近的迁徙则发生在勐卯(瑞丽),傣人向北穿越丛林,终于跑到雅鲁藏布江倾盆而出的地方,在阿萨姆建立土邦小朝。可想去这北纬28度的宝地探亲是不可能的,中国人很难申请到去印度东北诸邦的许可证,而缅印边境干脆就是禁区中的禁区。
倒也有中古的傣人从瑞丽江边翻过高黎贡山、哀牢山,跨过澜沧江北上到了金沙江,从此与南方的亲戚相隔。抗战爆发是滇西汉化的一个大契机,曾经是傣族人居住的水边田坝如保山和临沧,今日几乎难觅傣风。西双版纳的速度则慢一点,设行政总局正式并入帝国体制后过了40年,汉人比例也不过增到5%。新中国60年后傣人比例才降为三成。滇地算得上傣韵依然的地方,只有沿缅甸和老挝最边境的几个县市了。这也使得金沙江边失去大部队联络的两三万傣人,与主流越来越远。我在穿越成昆铁路时,专程跑到全四川仅有的傣族乡新安乡看了一眼,果然如凉山川峡之貌,据说从瑞丽江畔运来的傣衣,只有在泼水节来时,才有人穿穿,表示民族风韵。
回复该发言
江边从此无摆衣
2 回复:江边从此无摆衣
vivi1988132013-02-13 13:43:46 发表
哪里还有旧时的摆夷女子呢?不安全的缅甸萨尔温江边倒是有很多,但去那里太费周章。从前清到民国,西双版纳陆续有傣泐人迁到泰北三府,在那里,他们同样被作为少数民族奇观而展现,从背包客云集的拜县徒步西行5公里,我便看到村庄入口海报上熟悉的傣女笑脸,和一公里外的云南回民村一起,奇异地让我到另一种“云南”的境地。
回复该发言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