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昌1月26日电(记者沈洋)10年前,他靠妻子卖耳环在第二故乡过了第一个春节。如今,妻子戒指、耳环、手链、项链等黄金饰品一应俱全。今年春节前,他还购买了一套商品房。38岁的三峡移民全子中谈起移民10年的变化,脸上洋溢着幸福。
全子中老家在重庆市云阳县普安乡中阳村,为支持三峡水库建设,2001年8月,他和村里的另外14户村民一起移居到江西省永修县虬津镇虬津村。
因为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他移居到江西后的第一个春节过得很惨淡,连买年货的钱都没着落,妻子偷偷地卖掉仅有的一对金耳环才解了燃眉之急。为此,全子中内心一直觉得愧对妻子。
移民前,全子中一直在外务工,在广州的多家制衣厂工作过。但一年到头,就是没有什么结余,回到家总是囊中空空。移民到江西的第一年他结了婚,组建家庭后再也不能像单身汉那样,他决定另谋生计。正好,当地出台了支持移民经商的举措,全子中决定到镇里的农贸市场销售猪肉。
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全子中很快就办好了食品卫生证和工商营业执照,并在农贸市场租了一个摊位。
这个决定改变了全子中一家的生活。销售猪肉虽然比较辛苦,但收入很可观。“虬津镇人口比较集中,居民消费水平较高,一天卖一头猪早早就能收工。”全子中说,“卖猪肉比种田收入高很多,说实话我现在的收入至少是10年前的10倍。”
手头富裕了,他这几年每年都给妻子添置些新的黄金饰品,今年春节前,他还花了30万元在镇上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商品房。
记者了解到,在永修县虬津镇虬津村落户的15户三峡移民中除了全子中外,还有另外6户也在农贸市场销售猪肉。10年来,他们中有7户自建或买了新房,有一户买了小轿车,还有一户购买了收割机。
今年60岁的雷阳清是15户三峡移民的带头人。他告诉记者,“虽然各家的基础不一样,个人的能力各异,但15户移民中收入最少的也比移民前翻了两番。”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