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晚,离元宵节还有一天,良渚文化村春漫里广场上却是热闹不已,有奖游戏、街边小吃、舞台演出还有精彩的舞龙表演,俨然一派闹元宵的气氛。不过,这次活动的主题内容倒不是元宵节,而是庆祝良渚文化村《村民公约》发布两周年,小镇居民陆续赶来,聚会的同时也将倡导的各种社区文明行为传播开去。
一进活动现场,几个有奖小游戏就吸引了众多小镇居民排起了长龙参加,都是游园会的小游戏,但又别有心思:简单的投掷游戏加入了垃圾分类的内容,分发给居民的彩色小球必须按颜色投掷进正确的垃圾桶;而名为“愤怒的小鸟”的游戏则针对的是各种不文明的行为,只要用那个巨大的弹弓把一个个毛绒玩具弹入写有不文明行为的空格就能获奖……难怪连村里5岁的小朋友都知道,垃圾是分颜色扔的,在村里开车是不能按喇叭的,插队是不文明的行为。
活动现场的一角更容易让人们想起上学时的社团招募活动。一张列有植物、绘画、宠物、足球、现代舞等几十项社团活动的长名单立在显眼位置,旁边还专门设了一个报名处,在广场的另一侧还整齐地排放着各个社团的介绍展板。这是良渚文化村的志愿者自己搞的活动——开设“村民学堂”和招募“小镇社团”。据了解,“村民学堂”即将开学,已有20位志愿者老师愿意完全无私义务地与大家分享知识和技艺,他们中有愿意教授大家书法的中美书画家协会中方副主席,有愿意教授现代舞、芭蕾舞的大学副教授,还有愿意分享私房招牌菜的知名餐馆掌门人,村民们只需准备好自己的装备和材料,就可以免费报名学习。
这样的社区活动着实让杭州其他居民“眼红”,而这一切都源于两年前良渚文化村《村民公约》的正式发布。2011年2月27日,由3653户村民共同约定的良渚文化村《村民公约》发布,这是社区居民们自己发起、约定的,而约定内容也都是生活中繁琐而平凡的部分, 没有“禁止”“不得”“必须”,而是以“我们主动”“我们提倡”来倡导每一个人的自律。
事实上,用一种文明的方式去推进文明,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需要时间,更需要榜样的力量。于是随着《村民公约》共同生长的还有志愿者团队,如今在册的志愿者已有292人。在他们当中:有教师、律师,也有企业高管,有退休老人、全职妈妈,更有IT人士、政府公务员。他们担负着文明行车引导员、垃圾分类宣导员、小镇活动组织者等种种职能,希望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带动村民们,遵守彼此间共同的约定。
经过两年的努力,《村民公约》所带来的变化逐渐明晰可见:后山的垃圾越来越少了;车辆的停放整齐有序了;用环保袋买菜的人们越来越多了;在食街插队的异类越来越少了,有关公约条款的种种开始成为一种生活的日常,并且不断延展。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