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的人际关系,一度是难以治愈的“城市病”。有很多城里人,同住一个小区多年,却彼此不知对方是谁,“远亲不如近邻”已经成为乡村时代的一种遥想。不过,在良渚文化村,业主之间的浓浓亲情却随处可见。这个被誉为“杭州第一村”的小区,已经成为昭示城市生活未来方向的一个独特标本。
《村民公约》传递正能量
如今,越来越多的杭州人向往良渚文化村的生活。其实那里不仅生态环境宜人,和睦的邻里关系也是吸引很大一部分人的重要原因。2011年2月27日,由3653户村民共同约定的良渚文化村《村民公约》正式发布,《村民公约》最初由业主发起,经征询、讨论、修改,历时两年,最终定稿26条。《村民公约》二十六条,约定了生活中细琐而平凡的部分,没有“禁止”、“不得”、“必须”,而是以“我们主动”“我们提倡”来倡导每一个人的自律。如今,这部另类的《村民公约》已经满2周岁。
“我们这里的生活因为《村民公约》而改变。在这里,业主之间见面会彼此问候,节假日会聚在一起包饺子,上班日的早上会在候车区相互搭车,村民食堂就餐看不到插队的人,停车整齐有序。”张先生是良渚文化村最早入住的一批业主之一,他真切感受到了《村民公约》带给良渚文化村的巨大变化。
事实上,伴随《村民公约》共同成长的,还有良渚文化村的志愿者团队。如今,在册的志愿者已经有292人,他们当中有教师、律师,也有企业高管、公务员,更有退休老人和全职妈妈。“一遍一遍地举起交通示意牌、一次又一次地弯腰捡起路上的垃圾……我们所做的事情虽然单调而又丰富,但是只要能长期坚持,一定能够给孩子做好榜样。”一年前加入志愿者团队的全职妈妈余女士,则更多地希望以这种身体力行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教育自己的孩子。
业主生活其乐融融
与此同时,良渚文化村的业主生活也出现了巨大变化。2月24日中午,良渚文化村村民食堂边上,社团招募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恍若新生刚进大学校园。
“竹径藏幽,郡称白鹭;书香一脉,于此淹留。”这是白鹭书友会的招募宣传语。“骑行,这是一种锻炼,它能增强你的体魄;骑行,是一种散心,它能帮助你扫除苦闷。”这是好骑者的招募宣传语。“因为足球,我们得以在纷乱的俗世中找到出口。因为足球,我们得以在百无聊赖中找到信仰。”这是足球俱乐部的招募宣传语。除此之外,良渚文化村还有爱宠联盟、木兰英姿、音悦社团、植物探秘等社团,以上这七大社团全部由良渚文化村的业主自发成立,如今在业主中已经形成了广泛影响力。
此外,业主生活中的另一件大事——“村民学堂”也即将开学。目前已经有20名志愿者报名,将与广大业主分享他们的知识、技艺。他们中有教授大家书法的中美书画家协会中方副主席徐戎,有教授现代舞、芭蕾舞的大学副教授陈蓉晖,有分享私房招牌菜的江南驿掌门人兔子。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