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中央电视台连续几期《走基层 曹家巷拆迁记》新闻报道,让我市“北改”工程中一项极具代表性的工作被更多的人所了解。作为我市最大的一项民生工程,“北改”工程是破解城市二元结构的生动实践。在本次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在发言中,多次提及“北改”工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北改”交通规划须走在前
火车北站、老成都东站,一个是客运站,一个是货运站,横亘在城北的铁路轨道给城北的交通组织带来了麻烦。全国人大代表罗霞认为,关于交通的规划必须做在前面,否则“北改”后这个区域还会出现问题,“听说今年火车北站改造升级工作就要正式启动,这将对整个‘北改’工程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火车北站升级后将和二环路快速路通过专用匝道相连接,同时周边的长途客运站也将与新北站整合成为一个城北的综合交通枢纽,届时整个城北区域的交通状况将得到极大改善。
罗霞还建议,城北片区的公交规划也要走在前面。“便捷的公交体系是一个现代化城市的标准。”她说,“北改”完成后城北片区将是成都市的“新”城区,相对完善的公交体系将提升该片区老百姓的生活品质,也将助推整个城市公交体系的提升。
“北改”让城北群众得实惠
驻川全国政协委员李铀认为,成都的“北改”早已不仅是简单的旧城改造,而是对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破解。他说,由于历史原因,成都北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交通设施、居住条件相对落后,当地各方面环境都与成都这个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的形象不太相符,北城群众已经为“北改”等待多年、热议多年、期盼多年。“北改”工程的根本目的,是让城市得科学发展、让群众得真切实惠。
李铀说,“北改”工程之所以在两会期间能引起大家的热议,或许与这项决策线索来自于网络有关。决策源头来自于群众,反映的是人民群众的诉求。成都通过“北改”工程,用几年时间建设一个畅通城北、安居城北、宜人城北,以此回应成都市民对未来城北的关切,表明市委、市政府“既要发展南门也要发展北门”的一贯态度。
“北改”带动城市形态升级
驻川全国政协委员孙林夫认为,成都的“北改”工程之所以在全国两会上引起大家关注,是因为成都采取的这种“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运作模式。“怎么改”,由政府统一定;“改不改”,由群众自己定。政策的制定权由政府主导,但决定权由群众掌握。
孙林夫说,成都要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目前城西、城南、城东的城市形态已有了现代化、国际化的雏形。所以,北改”工程是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重要载体。成都可以通过把这个当前成都最大规模、最为集中的旧城片区改造好,以此带动成都城市形态全面升级。
同时,他也注意到,北部城区是成都历史文化的富集区,昭觉寺、驷马桥、三洞古桥、天回镇都是成都重要的历史文化地标,有着禅文化、茶文化、熊猫文化等多元文化底蕴。一定要注意保护和承接好北部城区的历史记忆和人文信息,打造一批特色文化街区、文化廊道和文化景观,让成都的历史文化更多地以实体形式呈现出来。
成都传媒集团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组 本报记者 张晨曦 郑莹莹
回复该发言